职场分享 l 我的一年生物制药QC

我相信一些打算从事生物医药QC的行外人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有些疑问甚至担忧,毕竟网上对QC的行业前景或个人职业发展都不看好。借这个一年工作总结的机会,作为一个职场QC新人,来谈谈我做QC这一年来的感受,带着些许主观情绪陈述一下客观事实。首先交代一下个人和公司背景,211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生物医药做QC,今天就整整满一年了。所在的公司专注于抗癌药的研发,目前已经有几款产品上市,福利待遇收到外界的好评。
首先,QC工作环境。毋庸置疑,实验室的同事关系比较简单,这方面我比较幸运,作为一个社会和质量新人,领导和前辈对我都很照顾,让我顺利度过了六个月的试用期。所以,纵使其他公司QC没有像我身边的前辈们这么友善,但实验室的人际关系不会太复杂,工作中你更多接触的是仪器而不是人。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QC本身。QC是一个会行走的机器人。以前有三座大山让人闻风丧胆,但作为质量人,GMP体系下的一个数据完整性就足以让你天天奔溃。
给几个栗子吧。
第一个,在QC实验室配溶液,你不但要按照SOP(GMP体系下的绝对真理)严格配制,而且你要一字不落的写下整个配制过程,包括所有试剂的厂家与有效期以及用到的每一台设备的编号、计量有效期或者验证有效期。总之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记录,因为它不相信你说的。除此之外,违背SOP,私自更换不同厂家的同一种试剂是完全不可以的,要绝对服从SOP。
第二个,你写的任何一个字都不能写错或者加重加粗,否则你要划掉重写,并写明原因、签名签日期,所以立志做QC的你好好练字,否则会有写不完的原因和签不完的名字。
第三个,如果你的操作与SOP有出入,即使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也是绝对不允许的,否则你要登记事件或者偏差,详细描述你犯错的整个经过,可能你犯的错误特别清晰明了,但QA还是会对你做一系列的调查,建CAPA等等,然后再经过大小领导,层层批示之后你才能重新开始实验。所以在QC实验室需要花上几倍或几十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可以一个小时解决的问题。而你,贯穿了这个过程的始终,所以如果你不想给自己添堵,千万不要有自己的想法,乖乖做个会行走的机器吧。
第四个,就拿稳定性样品来说吧,你完全不用考虑它的趋势,只要保证你的实验操作没问题。可笑的是,我导师眼里的垃圾数据现在是我的吃饭工具。
第五个,QC不会拥有名字,一般都说实验员,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是保留意见的。
第六个,初入QC,在审计过程中你唯一做出的贡献就是实验室5S,你需要停下手中本来就干不完的工作,然后花上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在实验室擦灰、整理抽屉等等。这段期间,你不但会怀疑工作,而且会怀疑人生。怀疑的不是做不完的工作,不是琐碎的工作,而是数不清的不值得。
最后,个人看法。我也算研发出生,每个在校硕士生都有自己的课题,从前期的文献检索,到后面的实验方案设计、不断试错,到最后的条件优化,小试、中试,可以说也领略了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时,再进入GMP体系,不管你个人能力如何,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研发实验室里没有把人限制死的SOP,没有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没有写不完的检测记录和试液配制记录等等等等。讲真,这一年来我写的字比高三那年都多得多,配个试剂密密麻麻一页A4纸,签的名不计其数。来公司后没有做过PPT,之前在学校每两周一次PPT工作汇报觉得实在烦人。前段时间做方法转移的时候研发同事把结果以PPT的形式发了过来,我也是幼稚,硬是在午休时间把自己的结果也做成了PPT发了过去,只想证明我们是有水平的QC,现在想想,实在可悲也很可笑。
虽说所有的岗位不分高低贵贱,因人而异,IDP最重要,而且秉持患者为先的原则,所有的数据记录在册,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如果你只想安稳工作,就好比我的一个男同事,性格温和,一线城市三套房,有家庭有孩子,不想东奔西走,这份工作就挺好,离家近、朝九晚五、周末双休、不出差、五险一金、同事关系简单;但是如果你努力升学后满怀热血,工作狂魔,想在事业上叱咤风云,那这份工作就有待商榷。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