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祖传的常见组织细胞培养方法
体内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所需培养环境基本相似,但由于物种、个体遗传背景及所处发育阶段等的不同,各自要求条件有一定差别,所采取的培养技术措施亦不尽相同,现介绍个别组织细胞培养的要点如下:
第一节 上皮细胞培养
上皮细胞包括腺上皮是很多器官如肝、胰、乳腺等的功能成分,又由于癌起源于上皮组织,故上皮细胞培养特别受到重视。但上皮细胞培养中常混杂有成纤维细胞,培养时生长速度往往超过上皮细胞,并难以纯化,同时上皮细胞难以在体外长期生存,因此纯化和延长生存时间是培养关键。
体内上皮细胞生长在胶原构成的基膜,因此培养在有胶原的底物上可能利于生长,另外人或小鼠表皮细胞培养在以 3T3 细胞为饲养层(用射线照射后)时,细胞易生长并可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现象。降低 PH、Ca2 + 含量和温度,向培养基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均有利于表皮细胞生长。
以表皮细胞为例,用皮肤表皮和真皮分离培养法可获得纯上皮细胞,其法如下(黑木凳志夫 1981)1、取材:外科植皮或手术残余皮肤小块,早产流产儿皮肤更好,取角化层薄者,切成 0.5-1 平方厘米小块。
2、置 0.02% EDTA 中,室温,5 分钟。
3、换入 0.25% 胰蛋白酶中,4℃ 过夜。
4、分离:取出皮块,用血管钳或镊子将表皮与真皮层分开。
5、取出表皮,剪成更小的块后,置 0.25% 胰酶中,37℃,30—60 分钟。
6、反复吹打,制成悬液。
7、培养:用 80 目不锈钢纱网滤过后,低速离心,吸去上清。
8、直接加入培养基(Eagle 加 20% 小牛血清)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入培养瓶,CO2 温箱培养。
第二节 内皮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易于从大血管分离培养成单层细胞,对于研究内皮细胞再生、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TAF)等有很大价值。
研究人内皮细胞培养以人脐带静脉灌流消化法最为简便,其法如下:
1、产后新鲜脐带,无菌剪取 10—15 厘米长一段,如不能立即培养,可于 12 小时内保存于 4℃。
2、用三通注射器吸取温 PBS 液注入脐静脉中洗去残血,在入口处用线绳扎紧,以防液体返流。
3、用血管钳夹紧脐带一端,从另一端向脐静脉中徐徐注入终浓度为 0.1% 的粗制胶原酶,充满血管,消化 3—10 分钟;注入口用线绳扎,以防液体返流。
4、吸出含有内皮细胞的消化液,于离心管中,注入温 PBS 轻轻反复冲洗后,一并注入离心管中(此步骤可重复)。
5、离心去上清,加入 RPMI1640 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入培养器皿中,置温箱培养。两至三天可见细胞长成单层。
第三节 肌组织细胞培养
各种肌组织均可用于培养,以心肌和骨骼肌较实用。
(一)骨骼肌细胞培养
1、出生 1 一 2 天的乳鼠,引颈处死。
2、无菌取大腿肌组织,切成 0.3 一 0.5 cm2 小块后,用不含钙镁离子的 Hanks 液配的 0.25% 胰蛋白酶消化,无菌纱网或纱布滤过。
3、计数调整细胞密度。
4、快接种量 2×106 / 皿入培养基培养。
5、培养基内含 10% 小牛血清,可加 1% 的胎汁以促进分化。
接种在胶原或胶原的底物上能促进细胞分化,明胶配置:用 Hanks 液配成 0.01% 明胶。
该细胞接种率约 50%,细胞生长开始呈纺锤形,培养 50-52 小时后出现融合形成肌细胞状多核纤维。数日后融合停止,此时可观察到横纹,一般在融合后二、三天内能见到收缩现象。
(二)心肌细胞培养
心肌细胞是最早的培养材料,Carrel 曾长期培养过心肌组织,至今心肌仍不失为好的培养物,最常用的是鸡胚心肌。
心肌比较容易培养和生长,可用悬滴培养、组织块培养和消化培养法,均可获良好的效果。取心室肌培养较好,原代培养的鸡胚心肌呈纺锤形,培养成功时,一周后可见节律性收缩现象。
---------------------------------------------------------------------------------------------------------------
欢迎一起交流分享你的经验
另外,如有帮助请来个点赞收藏关注三连~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