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即将入学的准博士一些建议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以后当临床医生必须要有博士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哪个学校的博士,首先得要有这个学历才行。所以恭喜各位已经上岸的准博士们。博士三年转瞬即逝,仔细一划分你会发现,前半年大部分都要上课,虽然课程很少,然后第二个半年思考做什么课题,总之第一年彷徨中度过,可能还沉浸在新鲜感和读博的喜悦感中,最后半年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所以其实只留下最多两年的时间用来做课题和写论文反复投稿直到接收。所以,我的第一条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至少在博士的前一年到一年半内要利用本专业的临床数据先写一篇临床文章用来保毕业,反复投一年不断修改总能投中的,这样在后期做基础课题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焦虑,因为基础课题确实做起来周期很长,尤其是没怎么做过实验的同学如果读的博导还要到公共实验室做实验的,还的学实验买各种试剂,结果也不一定会按照设想的出,哪怕是一个3分左右的纯基础文章可能都的做一年,再加上投稿到发表时间,要在申请答辩之前见刊确实压力很大。身边的例子,一个中大附一的师兄从博二刚开始到我们课题组实验室做实验,从学习到做自己课题,到最后开始投稿就已经到毕业前的11月份了,他的结果按道理应该能到4-5分的水平,但是时间紧迫为了赶在3月底申请答辩之前接受,最后保守的投了个3分多的杂志,幸好一击就中,包括修回赶在2月初见刊,但是很明显感觉他压力大。
第二条建议,入学前的暑假两个月充分利用解螺旋,科研通等网络平台的资料学习基础科研的理论知识,我读博之前没进过实验室,但是亲身体验发现其实那些实验技术很简单就能学会,我花了不到两个月把所有常见的实验从看着技术员或师兄们做一遍,再他们带着我做一遍,最后自己反复做一遍,每个实验都有protocols 学起来不难。做科研难的是顶层设计,要知道要用哪个实验技术来验证,热点是什么,怎么环环相扣的设计实验。所以要充分利用入学前或者前半年上课时间把这些基本弄明白。我们的定位是临床医生并不是以后要做专职科研员,所以搞明白这些就够用了。
第三条建议,系统的学习一下各种数据处理软件或工具,会用R语言做一些简单的生信分析,不要求学的很厉害但是基本的要会,必须要熟练用SPSS和AI。
第四条建议,既然上岸博士了,就要开始思考三年毕业后自己想去哪里工作,提前了解相应医院的招聘门槛,这决定了博士三年的努力方向。还没入学前大家的理想都是星辰大海,入学半年后基本都心里嘀咕能毕业就行。医生生涯里能系统做科研其实主要在博士阶段,不管博士期间能有多少成果,基础一定要打好,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了自己没时间做可以让科室学生或者公司做都行,前提得自己要有上帝视角不至于被忽悠。
第五条建议,读博时间要多和周围人沟通交朋友,其实到了博士阶段没有人会和你竞争,你只是和自己竞争,你的周围博士同学毕业后各自都到不同的城市工作别人再优秀也不一定能影响你,所以处好关系以后到哪都能有朋友招待。
第六条待续……
都是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不喜勿喷!
最后编辑于 2022-07-13 · 浏览 2.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