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安全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 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 输血安全制度 1. 接到输血医嘱后, 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病室/门急诊、床号、 血型和诊断, 采集血样。 2. 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3. 接到输血科通知可以取血后, 有医务人员携带专用容器到输血科取血, 执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中发血环节。 4. 血液取回到病房后, 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再次查对。 5.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 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 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 姓名、 住院号、血型; 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③血袋采血日期、 有效期, 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 封口是否严密, 有无破损; 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 供血者血型、 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 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 输血时, 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 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 Rh 因子) ,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 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 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 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 血液离开冰箱超过 30 分钟, 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 输血器4 小时更换一次。 9.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 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重新核对病历、 用血申请单、 血袋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3)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4) 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并返还输血科保存。 10. 输血的时间限制: 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1) 全血或红细胞 应该在离开冰箱后 30 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在 4 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 4 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 (2) 浓缩血小板 收到后尽快输注, 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每袋血小板应在 20 分钟内输注完毕。 (3) 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 融化后应尽快输注, 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对成年患者来说, 200ml 新鲜冰冻血 浆应在 20 分钟内输完, 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 10 分钟内输完。 11. 有多种成分血液成分需要输入时, 应优先输血小板。 12. 输血过程中监测 (1) 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 输血开始时, 输血开始后 15 分钟, 输血过程中每小时, 输血结束后 4 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 15 分钟)。 (2) 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 体温、 脉搏、 呼吸速率、 血压、 体液平衡情况。 (3) 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填写《输血记录单》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并将血袋至少保存一天。 13. .血液加温问题 (1)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 如输血量较大时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需要加温的情况为: 大量快速输血, 成人大于50ml/(kg.h); 婴儿换血; 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 (2) 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 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14. 加压输血问题: 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 加压输血应在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 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 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 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2) 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 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15. 输血完毕后, 医护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并将血袋次日由工作人员送回血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16. 严禁一位护士同时予两个患者核对血交叉、 采血、 两名医务人员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核对血交叉、 采血、 输血。 同时输注不同的供血者和、 不同成分的血制品, 一定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17. 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已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二) 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1. 输血反应发生原因是一般由于: ①血型不合; ②血液污染;③热源性物质; ④大量输血; ⑤同种异体蛋白等引起。 输血存在一定风险, 临床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严格查对制度。 2. 发生输血反应, 减慢或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3. .立即通知医生及输血科, 并报告护士长, 遵医嘱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 并查找原因, 做好记录。 4. 发生输血反应, 保留原始剩余标本及时送输血科保存备查。 5. 发生输血反应, 科室应及时将信息反馈到输血科、 医务科、护理部。 6. 发生输血反应后, 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纠纷。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