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病的研究及现状

曹 明 璐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1089(2012)12 - 0015 - 06 doi: 10. 3969 /j. issn. 1008 - 1089. 2012. 12. 007
遗尿俗称为尿床,是指 5 岁以上小儿除外器质 性病变,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于睡梦中小 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是儿科一种常 见的疾病,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有极大 的影响,因此患儿及家长应正确对待,并积极治疗。 西医对于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其药物治疗疗效不稳定,复 发率较高,心理行为等其他治法不易配合,故总体疗 效欠佳。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在治 疗小儿遗尿症上有确实有效的方法,并且近年来,中 医药在小儿遗尿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的研究中有独特 的创新之处,越来越得到广大患儿及家长的重视。
1 小儿遗尿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 1
肾虚不固
中医基础理论中,肾为先天之本, 封藏之本,主水液,司二便; 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 焉,与肾相表里。肾气充足,固摄有权,膀胱可得肾 阳之温煦,方能气化津液,开阖有度,尿液可得以约 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常处于“肾常不足” 的生理状态,或病后失于调摄,导致肾气不足,固摄 失权,则膀胱失于温煦,气化失司而出现遗尿。《张 氏医通·遗尿》中云: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 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 入睡中遗尿”。体现了遗尿与小儿肾虚不固密切 相关。
1. 2
脾肾两虚
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 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司 二便。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 处于“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状态。若乳食不 节,或病后失养,则导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失于布 散,中焦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气血生化失常,气不摄 津而致遗尿; 若小儿先天不足,时受惊恐,惊恐伤肾, 则肾失固摄而致遗尿。有学者认为[1],脾虚肾虚可 由肾虚致脾虚,肾脾同病,或由脾虚致肾虚,脾肾同 病,二者互相影响,并强调脾肾因素在导致小儿遗尿的诸多因素中的重要地位。
1. 3
肺脾气虚
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推动并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 泄。若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水液代谢紊乱,影响 膀胱对尿液的贮存和排泄功能,膀胱失司,则导致遗 尿发生。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如《杂病源流犀 烛》中云: “缘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肺不 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五行理论中,肺为脾之 子,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卫外不固,故易于感受 外邪。若小儿反复感邪,久病失摄,子病及母,肺病 引起脾虚,脾气不足,则上无以布津于肺,下不能制 水于肾,气不摄津,则尿液约束无权,导致遗尿。
1. 4
心肾两虚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小儿处于 “心常有余,肾常虚”的生理状态,虽为“心有余”,但 总体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心藏神,肾藏志,若小儿 突受惊恐刺激,或情绪激动,惊则气乱,恐则其下,导 致气机逆乱,心失清明,心肾不交,故可出现夜寐不 安,梦多纷纭,梦中遗尿或睡眠较深,难以唤醒。
1. 5
脾胃积热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由于现 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父母对于孩子过多溺爱,使 小儿过多进食肥甘厚腻或油炸燥热食品,饮食失节 导致小儿脾胃积滞,湿热内生,湿热下移膀胱,膀胱 失约而致遗尿。如《证治汇补·遗溺》中所说: “遗 尿又有挟热者,因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 而频来。”
1. 6
热蒙心窍
有研究认为,小儿遗尿若兼见白天 活动不休,晚上睡后迷糊,不易唤醒,唤醒后神志不 清,口干喜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微 腻,脉滑数有力,为阳明胃火上炎,火热之邪蒙闭清 窍,心火不能下达于肾,肾水失于闭藏所致[2]。
1. 7
督脉失畅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 气,若督脉失畅,则阳气不得通达于下,膀胱失约,出 现遗尿。中医学认为,脊柱为督脉循行所过部位,若 小儿患有隐性脊柱裂,先天肾气不足,不能主骨生髓,故致骨裂,肾失固摄而致遗尿。 总而言之,小儿遗尿的基本病机为膀胱失约,但 究其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但 与五脏均密切相关,非独肾之一脏。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中 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睡眠较深,不易唤 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②发病年龄在 5 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 无异常发现。④X 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 隐性脊柱裂,泌尿系 X 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3
小儿遗尿症的治疗进展
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小儿遗尿症的治疗上具有 自身的特色。近年来,中药内服、针灸、贴敷等治疗 小儿遗尿症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治疗小儿遗 尿症的中医治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 包括中医汤剂的辨证论治,单方单药、中成药、膏方 等,外治法主要包括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推拿按摩、 刮痧、拔罐等,还有中医内、外治法同用的综合治疗 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3. 1
内治法
3. 1. 1
小儿遗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根据小儿遗尿症 的病因病机研究,确立了相关的治则治法,均通过临 床实践得到了验证。
3. 1. 1. 1
从肾论治
从肾论治为小儿遗尿症的传 统治疗原则,多以温补肾阳、固肾止遗为主,常用方 剂为巩堤丸、桑螵蛸散、菟丝子丸、金匮肾气丸等。 如游会玲[3]认为小儿阳虚阴盛,膀胱虚冷,肾阳虚 弱,不能下温膀胱行气化水,约制水液之余,故遗尿 不止。故治疗以温补为治本大法,佐用固涩治其标, 应用《济生》菟丝子丸治疗( 由菟丝子、肉苁蓉、牡 蛎、制附子、五味子、鹿茸、鸡内金、桑螵蛸、益智仁、 乌药、山 药 组 成) 遗 尿 症 患 儿 60 例,总 有 效 率 96. 67% ,疗效满意。
3. 1. 1. 2
从肺脾肾论治
近年来,现代医家对小儿 遗尿症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愈发重视,强调两脏 或三脏同治。吴立文教授注重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 症,并认为临证应根据脾虚肾虚的主次先后,轻重缓 急,准确把握“治肾兼治脾”或“治脾兼治肾”治疗, 以五子衍宗丸合缩泉丸为基本方,同时结合证型特 点,随症加减。史来恩[4]认为小儿遗尿其本在肾, 其标在膀胱,其治在肺脾,治宜补气益肺,健脾固摄, 方用家传验方《益肺固摄汤》( 由人参、黄芪、黄精、 炒白术、怀山药、益智仁、乌梅、桑螵蛸、金樱子、覆盆 子等组成) ,疗效显著。许尤佳教授认为遗尿症患 儿多属脾肾两虚与下元虚寒并见,且皆为虚寒体质, 因此在治疗上提出了以“升气壮阳”为大法的治疗 思路,“升气”旨在提升健脾益气功效; “壮阳”旨在补益肾元,温壮元阳,以制下元之虚寒,扭转其虚寒 体质,方用自拟升气牡阳汤( 杜仲、升麻、补骨脂、石 菖蒲、肉桂、白术、佛手、益智仁、金樱子、茯苓、柴胡、 桃仁、五味子等) 治疗小儿遗尿症,每获良效[5]。陈 昭定教授主张从肺脾肾共同论治小儿遗尿症,自拟 遗尿方( 由益智仁、覆盆子、菟丝子、芡实、茯苓、泽 泻、鸡内金、银杏、麻黄等药组成) 治疗遗尿症患儿 70 例,结果临床痊愈 19 例,显效 25 例,有效 18 例, 无效 8 例,愈显率 62. 86% ,总有效率 88. 56%[6]。 黄明志教授亦强调小儿遗尿症应从肺脾肾三脏同 治,开敛固涩并用,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拟“止遗 方”( 由炙麻黄、煨白果、补骨脂、台乌药、太子参、石 菖蒲、覆盆子、生山药、桑螵蛸、生黄芪、益智仁、鹿角 霜组成) 治疗本病,并随症加减,适应于一切遗尿患 儿,疗效满意[7]。
3. 1. 1. 3
从心调治
何卫国[8]重视心主神明在小 儿遗尿中的作用,提出从“心”调治小儿遗尿症,以 调摄心神为主要治法,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调补心脾”、“清心安神”、“清心除痰”、“清心泻 肝”的治法,临床疗效满意。
3. 1. 1. 4
从湿热论治
徐正莉[9]等根据自身所处 环境特点,并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家长的 喂养误区、药源性因素,提出小儿湿热型遗尿在临床 中的常见性,并主张从湿热论治本病,常选用《温病 条辨》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小儿遗尿湿热证,收效 明显。吴芳[10]等研究认为,小儿遗尿症因脾胃积热 所致约占遗尿病人数的 40% 左右,患儿除见睡中遗 尿,小便黄而量少,夜间齘齿,还常见口臭,舌红,苔 黄腻,大便干结等胃肠积热的症状,因此治疗时不能 以常规的温补肾阳法,故用“热遗停”汤剂( 由知母、 黄柏、山栀、丹皮、石菖蒲、薏苡仁、鸡内金、山药、枳 壳、陈 皮 组 成) 进 行 治 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6% ,显著高于对照组。
3. 1. 1. 5
从心肾论治
吴朝晖[11]等认为五志过 极,心火内炽不能下济肾水,膀胱失约,发为遗尿,根 在心神,属虚实夹杂之候,治疗强调以心肾入手,方 用《局方》清心莲子饮( 由石莲子、黄芪、党参、麦冬、 黄芩、地骨皮、茯苓、车前子、甘草) ,治疗 32 例遗尿 症患儿,总有效率 61. 1%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 于丙咪嗪对照组( P < 0. 01) 。
3. 1. 1. 6
从脾论治
刁本恕教授认为小儿先天虽 同有不足,但若脾胃旺盛者,谷气足,脾气旺,发为此 病者少,盖后天之气以扶先天也。故肾气须补,但后 天脾胃当健更是重点。因此在临床上主张从脾论 治,并强调“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运脾”,以固护 后天之本[12]。
3. 1. 1. 7
五脏并治
近年来的文献中,有些医家主 张小儿遗尿症应采用五脏并治。丁樱教授认为辨治遗尿须从五脏一体的观念出发分析病机,不可片面 责之肾与膀胱。遗尿虽责之肾气不充,膀胱失约,但 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畅血行、通利水道的生理 功能密切相关; 另外还与心肾、情志有关,认为小儿 心神未开,心脑司意识反射之功能不能发挥,遂引发 遗尿。故临床上以调补心肾、疏肝理气为法,拟遗尿 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13]。康妍萌[14]等用五 脏并治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 30 例,基本方由益智 仁、桑螵蛸、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生麻黄、莲子、 芡实、石菖蒲、远志各、白芍、山栀组成,全方温肾、健 脾、宣肺、宁心、疏肝,通理三焦,五脏并治,标本兼 顾,内外并举,治疗结果临床痊愈 20 例,好转 8 例, 未愈 2 例,总有效率 92. 9% 。
3. 1. 2
单方单药
有报道[2]使用益智仁 10g 醋炒研 末,加白糖或红糖适量,开水调服,连服 10 天治疗小 儿遗尿,或以麻黄为主药,加桑螵蛸 5 ~ 10g,生炙黄 芪各 10 ~ 20g,连服两周。朱宁生[15]等采用鹿角霜 黄酒调服治疗小儿遗尿 26 例,方法为称取鹿角霜粉 2 ~ 5g,加适量黄酒调成糊状,用温开水送服,每日 2次,早、晚各 1 次,晚上睡前 2 小时服用,结果,临床 治愈 17 例,明 显 好 转 6 例,无 效 3 例,总 有 效 率 88% ,疗程最短 20 天,最长 60 天。柳树英[16]等单 用鸡内金健脾助运、统摄下焦气化治疗小儿遗尿症, 选取生鸡内金,捡去杂质,沸水烫软 2 分钟,捞出, 0. 1% 冷碱水洗净,再以清水反复漂净,低温( 50℃ ) 干燥后粉碎,可适量加红糖以矫其土腥味。每日 2 次,每次 5 g,开水冲服,临床疗效满意。
3. 1. 3
中成药
胡思源[17]等报道小儿遗尿颗粒,由 益智仁、麻黄、肉桂、菟丝子、鸡内金、白果组成,主要 适用于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并进行多中心对照 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对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确 实有效。缩泉胶囊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常用中成 药,主要由山药、益智仁、乌药等组成,主要功效为温 肾助阳、健脾益气、固精缩尿、顺气散寒。有研究表 明[18]缩泉胶囊能减少水负荷大鼠的尿排出量,对抗 乙酰胆碱所致大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使逼尿肌松 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储尿量,减少排尿次数。 王长洲[19]等报道健脾止遗片( 由鸡肠、鸡内金等药 材提取加工制成) 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适用于脾胃 不和与脾肺气虚型小儿遗尿症,疗效满意。
3. 1. 4
膏方
陈蓉蓉教授应用膏方治疗小儿遗尿症 1 例[20],以健脾剧表、益肾缩尿为治法,方用西党 参、茯苓、炒苍术、炒白术、炙甘草、陈皮、防风、炙黄 芪、制半夏、太子参、女贞子、制玉竹、制黄精、益智 仁、淮山药、乌药、芡实、桑螵蛸、枸杞子、制首乌、莲 子肉、煅牡蛎、炒扁豆、阿胶( 烊化) 、龟板膏( 烊化) 、 黄酒、冰糖组成,全方重在三脏调理,而不独用补肾 固摄,患儿药后遗尿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满意。
3. 2
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症极具特 色,操作相对容易,同时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诸多 研究者和患儿家长的重视。
3. 2. 1
针灸治疗
3. 2. 1. 1
体针
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 的报道较多见。杨铁伟[21]使用针刺治疗小儿遗尿 45 例,取穴: ①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②肾俞、神 门、足三里、膀胱俞,2 组穴位交替使用,治疗 1 疗程 后痊愈 21 例,治疗 2 个疗程后痊愈 18 例,有效 5 例,1 例经 1 疗程后效果不明显而停止治疗。孙谊 新[22]采用益智清神针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小儿 遗尿 30 例,取穴: 人中,百会,中极,关元,三阴交。 先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针用补法,得气后留针。 其中关元、中极斜刺,针刺方向向下,使针感向前阴 传导。三阴交向上斜刺,针感向上传导,再针人中、 百会,强刺激 5 秒后留针,20 分钟后一并起针。10 天为 1 个疗程,疗程间隔 2 天。梅花针中等强度叩 刺少腹部、骶尾部,每天 1 次。结果治愈 13 例,占 43. 3% ; 显效 11 例,占 36. 7% ; 好转 4 例,占13. 3% ; 无效 2 例,占 6. 7% ,总有效率为 93. 9% 。
3. 2. 1. 2
芒针
庞素芳[23]使用芒针为主治疗功能 性遗尿症,认为芒针治疗遗尿症是因芒针定向深透, 通过经络感传达气至病所,具有双向调节膀胱压力, 可降低紧张的膀胱压力,又可使松弛的膀胱张力增 高,还可有效地增强膀胱基底部及尿道括约肌收缩 功能,使尿道功能长度增加,尿道阻力增高,治疗功 能性遗尿症可起到益气固肾的作用。主要取穴为关 元、气海、归来、凤池、神门、四神聪等穴,临床治疗 68 例,疗效满意。
3. 2. 1. 3
电针
李宝栋[24]等使用电针治疗隐性脊 柱裂所致遗尿 30 例,取穴: 肾俞、会阳; 用毫针刺入 后接电极,正极接肾俞,负极接会阳,选疏波,可见针 刺部肌肉轻微收缩,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与口服 桑螵 蛸 散 30 例 进 行 对 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0% ,对照组有效率为 23. 3% ,二者疗效有显著性 差异( P < 0. 01) 。
3. 2. 1. 4
穴位注射
程坤[25]使用维生素 B12在中 极、三阴交、太溪进行穴位注射,隔日 1 次,连续治疗 5 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7. 5% ,对照组88. 57% 。 范美丽[26]等以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 1800 例,采用关元、双侧三阴交注射维生素 B1,每日 1 次,3 次疗效不显著者加双侧阴陵泉,夜间排尿 3 次 以上者加耳穴按压神门、膀胱、三焦等,结果痊愈 1353 例,显效 294 例,有效 153 例。
3. 2. 1. 5
灸法
曹淑华[27]等单纯运用热敏灸疗法 治疗小儿遗尿,并与中药治疗相比较,其中治疗组 34 例,对照组 33 例,治疗组采用单纯运用热敏灸疗 法,先辨证再辨敏,肺脾气虚型取肺俞、脾俞、关元;肾气不足型取关元、肾俞、气海; 心肾不交型取心俞、 肾俞、关元。探查热敏点后,在探查到的热敏点中选 取 1 个热敏化现象最为明显的穴位进行悬灸,以发 生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感觉等腧穴热敏化现象为 标准。结果热敏灸组治愈 26 例,好转 8 例,未愈 0 例,治愈率 76. 5% ,治愈率明显优于中药组( P < 0. 05) 。黄梅红[28]运用麦粒灸夹脊穴为主治疗小儿 遗尿 30 例,取穴: 夹脊穴( 胸11 ~ 腰5 ) ,每侧 7 穴,每 次取间隔的双侧对称的 3 ~ 4 对穴为 1 组,即: 第一 组穴取双侧胸11、腰1、腰3、腰5 椎的夹脊穴; 第二组 穴取双侧胸12 腰2 腰4 的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使 用,先揉按要施灸的夹脊穴每穴 l ~ 2 分钟至皮肤发 红发热,然后将搓捻成麦粒状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点 燃,连续灸 4 ~ 7 壮,以局部皮肤发生红晕为止。结 果,痊愈 25 例,占 83. 3% ; 显效 4 例,占 13. 4% ; 无 效 1 例,占 3. 3% ; 总有效率为 96. 7% 。
3. 2. 1. 6
针灸综合治疗
卢文[29]采用头针、体针、 耳压治疗遗尿 97 例,分为三组,甲组 35 例,头针、体 针、耳压并用; 乙组 32 例,体针、耳压并用; 丙组 30 例,单纯耳压。体针取穴: 关元、太渊、神门、三阴交; 头针取顶中线,相当于百会到前顶间的线段,用迎随 补泻之泻法; 耳压取穴: 肾、膀胱、肺、神门、缘中; 治 疗每日 1 次,7 次 为 1 个 疗 程,结果甲组有效率 97. 14% ,乙 组 有 效 率 87. 50% ,丙 组 有 效 率 63. 33% ,表明头针、体针、耳压综合治疗与体针、耳 压治疗疗效均优于单纯耳压,并以头针、体针、耳压 综合治疗疗效最好,但其与体针、耳压治疗统计学差 异无显著性。蔡晓刚[30]运用埋针加艾灸治疗遗尿 160 例,取穴太渊、神阙、中极、三阴交,在中极、三阴 交穴处进行埋线,并嘱患者每天不定时按压埋针处 3 ~ 5 次,同时在太渊、神阙穴进行艾条温和灸治疗, 15 天为 l 个疗程,针灸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中西医治 疗。结果 治 愈 53 例,占 33. 1% ; 好 转 95 例,占 59. 4% ; 无效 12 例,占 7. 5% 。总有效率为 92. 5% 。
3. 2. 2
推拿按摩法
苏恺[31]通过采用通督推拿手法 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 20 例,并设立口服醋酸去氨 加压素( DDAVP) 对照组,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的临 床观察研究,治疗组操作手法主要包括放松手法、点 穴手法和疏经手法,其中远部取穴以百会、印堂、长 强穴为主,局部取穴以命门、腰阳关、肾俞、大肠俞、 膀胱俞、次髎、夹脊穴为主。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 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通督推拿手法组的远期 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通督推拿手法治疗小儿 原发性遗尿适应性广泛,与药物治疗相比近期疗效 同样显著,远期疗效明显稳定而理想,针对药物治疗 相对疗效不好的证型仍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与目前 开展的家长行为疗法相比,治疗时间合理,治疗流程 由医师操作,确保了该疗法对患儿的疗效并能够大量节约患儿家属的时间与精力,方便而舒适。同时 成本较低,治疗时间较短,无任何毒副作用,开展业 务需求的环境要求较低,值得推广应用。张红[32]等 采用捏脊手法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 251 例,治疗手 法主要为捏、推、按、揉、擦等手法,治疗穴位脾经、肺 经、肾经、三关、外劳、百会、丹田、龟尾、脊穴、命门、 大椎、肾俞、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治疗结 果痊愈 138 例,占 54. 98% ; 好转 86 例,占 34. 26% ; 无效 27 例,占 10. 76% ; 总有效率为 89. 24% 。其中 第 1 个疗程内有效 171 例,占 68. 13% ; 第 2 个疗程 内有效 44 例,占 17. 53% ; 第 3 个疗程内有效 9 例, 占 3. 58% ; 27 例无效者中,17 例中途停止治疗。
3. 2. 3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操作方便,安 全性好等优势,是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常用疗法。吴 迎春[33]等运用麻黄饼敷脐治疗青少年遗尿 80 例, 取麻黄 10g、益智仁 6g、肉桂 6g,研末醋调,捏成饼敷 脐,纱布覆盖、固定,结果治愈 40 例( 50. 0% ) ,好转 38 例 ( 47. 5% ) 。无 效 2 例 ( 2. 5% ) ,总 有 效 率 为 97. 5% 。
观察固泉温肾固涩贴敷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凯格尔(Kegel)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贴敷疗法,在神阙穴贴敷具有温肾固涩作用的自拟"固泉脐贴"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评分及尿失禁发作频率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尿失禁问卷评分及尿失禁发作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45.45%.结论 凯格尔训练联合温肾固涩贴敷疗法疗效优于单纯凯格尔训练,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貟勋甫运用固泉尿失禁脐贴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症,根据补肾宜阴阳双补、阴中求阳、阴阳互根的理论、精选八味补肾中药,以现代制药手段,提取精华制成贴剂,采用肚脐帖敷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经临床实践疗效显著。儿童遗尿症虽然原因复杂,但因为儿童正处于发育阶段,加一个外来因素促进其发育,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一般两周亦可见到明显疗效,一个疗程一个月,大部分患儿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按照中医理论组方具有温肾祛寒、固精缩尿的功能。使本方温肾而不燥、固涩而不瘀滞的效果。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组方中的成分具有类激素的作用,且不具有激素的副作用。不论从中药的性味,还是现代药理研究,均无毒副作用
3. 2. 4
刮痧疗法
莫逢娟[34]使用刮痧治疗小儿遗尿 32 例,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气海俞、大肠 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任脉上的下脘、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曲骨穴,及远近配穴手三里、 足三里、三阴交等处为刮痧部位,每周 1 次,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结果治愈 24 例,好转 8 例。治愈率 66. 7% 。
3. 2. 5
其他疗法
谢彩霞[35]等运用经络注射醒脑静 注射液治疗遗尿 41 例,根据病情决定经络治疗段。 将针以 30°刺入皮肤,后沿皮下浅肌层经脉平直前 行,经过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脊两侧心俞 - 大杼段 及腰骶部的肾俞 - 膀胱俞段,当患者注射部位有酸、 麻、胀、重感并沿经络方向扩散传导时即得气,然后 边退针边推注射液,每经络段 1ml,双侧注射,7 天 1 次。治愈率 100% ,41 例均在治疗当夜睡眠深度有 不同程度变浅,疗效满意。成永明[36]等运用蜂疗治 疗小儿遗尿症 60 例,选三阴交穴( 双侧交替使用) 采用蜂针治疗,同时口服露蜂房免煎颗粒剂,并设对 照组 40 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 60 例 中,治愈 29 例( 48. 3% ) ,有效 24 例( 40. 0% ) ,无效 7 例( 11. 7% ) ,总有效率 88. 3% 。对照组 40 例中, 治愈 9 例( 22. 5% ) ,有效 20 例( 50. 0% ) ,无效 11 例( 27. 5% ) 。总有效率 72. 5% 。两组疗效有显著 统计学差异( P < 0. 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此外还有拔火罐、穴位封闭等其他疗法。
3. 3
中医综合治疗
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秦亮甫教授重 视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以“温肾缩泉,益气升 提”为处方核心,其中针灸处方以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百会为主,中药处方为自拟金樱缩泉方, 主要药物有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桑螵蛸、煅龙 骨、煅牡蛎、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太子参、黄芪、柴 胡。针药并用,临床每获良效[37]。王桂茂[38]等运 用针推结合治疗小儿隐性脊柱裂遗尿 62 例,取穴肾 俞、膀胱俞、关元,采用捻转补法; 联合推拿疗法: 小 鱼际擦上七节骨,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 左手掌按压于隐裂部,右手托患儿下肢,双手协调行 腰骶椎后伸扳法,可配合使用小儿捏脊法。隔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结果治愈 13 例,好转 43 例, 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0. 3% 。吴力群[39]等丁桂遗尿 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其中治疗组 42 例,采用丁桂遗尿散,由丁香 1 份,肉桂 2 份,益智仁 4 份,覆盆子 4 份共研细末,用时取 3g 药粉,黄酒调 和制成药饼敷脐,每晚 1 次,同时配合推拿治疗: 揉 百会、神经、三阴交、关元各 100 次,捏脊 6 次; 对照 组 42 例,采用缩泉丸中药免煎颗粒口服。结果治疗 组有效率 90. 47% ,显控率 16. 67% ,对照组有效率 76. 19% ,显控率 4. 76%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 性( P < 0. 05) 。卢乐苗[40]运用针灸走罐结合捏脊 治疗小儿遗尿 50 例,针刺疗法: 穴位取百会透前顶 ( 顶中线) ,印堂、关元、中极、膀胱俞、肾俞、太渊、三 阴交、足三里,留针期间体针每隔 5 分钟施以捻转补 法 1 次,并以 TDP 照射局部; 艾灸疗法: 取穴百会、 关元、命门、涌泉穴,在距离皮肤约 2 ~ 3cm 分别进 行悬灸,每穴灸 5 分钟; 并配合膀胱经走罐疗法及捏 脊疗法。以上治疗每日 1 次,6 次为 1 个疗程。结 果 50 例患者中痊愈 37 例,占 74% ,显效 9 例,占 18% ,无效 4 例,占 8% ,总有效率为 92% 。佟宝 林[41]使用电针配合蒙药治疗小孩遗尿 11 例,取关 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穴,均直刺 1 ~ 1. 5 寸,采用低 幅中频法每个穴行针 10 ~ 15 分钟起针。根据病情, 年龄等适当调整电蚂蚁频率,刺激量以病人的承受 限度为宜。并配合口服蒙药那仁满都拉、萨力嘎日 迪等去肾寒温肾的药物及额日敦乌日勒等蒙药。结 果治愈 7 例,占 63. 64% ,显效 3 例,占 27. 27% ,1 例 无效,占 9. 09% 。总有效率 90. 91% 。并认为尽早 进行电针与药物配合治疗对于治疗小儿遗尿十分必 要。除此之外,还有中药内服配合刮痧治疗、中药内 服配合推拿治疗、中药敷脐配合按摩治疗、针刺配合 足反射区按摩治疗、捏脊配合夜尿点贴压法治疗、针 刺加激光照射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临床上均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朱慧平[42]等运用溴丙胺太 林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观察组 40 例,口服溴丙胺太林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 疗,溴丙胺太林片 15 ~ 30mg /d,六味地黄丸 2 ~ 4g / d,睡前 1 小时口服; 对照组 40 例口服溴丙胺太林治疗,15 ~ 30mg /d,睡前 1 小时口服。结果观察组治 愈率 32. 5% ,显效率 42. 5% ,总有效率 85. 0% 。对 照组治愈率25. 0% ,显效22. 5% ,总有效率77. 5% 。 两组治疗后遗尿次数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总有效率 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间治愈率 + 显效率差异有显 著性( P < 0. 05) 。江咏梅[43]等运用去氨加压素加 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 122 例,对照组 59 例,单纯应用去氨加压素口服治疗,观察 1 组 61 例, 在去氨加压素减量期( 第 3 个月始) 加中药敷脐,观 察 2 组61 例,在去氨加压素足量期( 第2 个月始) 加 中药敷脐,连用 5 天为 1 个疗程; 外敷药物主要由五 倍子、何首乌组成,取等量研末,用时加米醋调和成 膏状,每晚敷于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结果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79. 18% ,复发率为 27. 73% ; 观察 1 组 总有效率为 85. 42% ,复发率为 20. 16% ; 观察 2 组 总有效率为 93. 44% 。复发率为 12. 28% ,表明去氨 加压素加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 且复发率低,且在去氨加压素口服治疗小儿原发性 遗尿症的足量期( 第 2 个月始) 开始加用中药敷脐 治疗,临床总有效率高,复发率最低。孔洁[44]等采 用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遗尿,治疗组 50 例,采用针 灸加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取穴以任脉穴、背俞 穴为主,取关元、中极、足三里、膀胱俞、三阴交、太溪 穴,小便数遗者加灸大敦,睡眠沉深者加灸百会、神 门,针刺补法并加灸法; 对照组 48 例,单纯口服醋酸 去氨加压素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和远期 总有效率分别为96. 0% 和 86. 0% ,对照组分别为 82. 3% 和 54. 2%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4
问题及展望
小儿遗尿症一直是国内外儿科研究者的关注热 点。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治疗方法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传统的 肾虚不固、膀胱失约的理论上,逐渐认识到肺脾肾三 脏失调为遗尿的重要因素,又提出了脾胃积热、心肾 两虚、热蒙神窍、督脉失畅等理论; 同时根据新提出 的病因病机理论,提出了从肺脾肾论治、从脾论治、 从湿热论治、从心肾论治、从五脏并治的中医辨证论 治思路,其疗效在临床报道的反馈结果来看均得到 了认可。从中医治疗方法研究方面来看,内治法除 了传统的中药汤剂内服外,近年来有一些疗效确切, 并经过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的中成药出现, 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使内服药治疗更加方便,患儿 及家长更易配合。外治法治疗小儿遗尿的研究报道 十分丰富,除了传统的针灸、贴敷、推拿疗法外,芒 针、电针、穴位注射、经络注射、刮痧、蜂针等外治法 在小儿遗尿的治疗上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进行了小儿遗尿症的中医综 合治疗,文献报道结果表明,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明 显优于单一中医疗法。 但是,中医在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中仍存在一 些不足。首先,关于治疗遗尿的高频率药物的药理 机制方面的研究仍相对不足,这些药物作用的具体 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研究,发现 西医病因学与中医辨证治疗之间的联系。其次,在 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方面,内治法方面,传统的辨证 论治理论较多,各个论治理论的临床报道样本量偏 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外治法方面,传 统的针灸、贴敷、推拿疗法疗效确切,临床研究相对 完善,应逐渐制定相应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方案; 对于 其他外治法应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使其临床疗效 得到进一步证实。同时,应逐渐重视采用中医多种 疗法综合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维 护患儿的身心健康,同时减轻患儿家庭的精神、生活 负担。
参考文献:
[1]
刘延祥. 吴立文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遗尿的经验[J]. 中医儿 科杂志,2007,3( 2) ∶ 1 - 2.
[2]
王庆文. 今日中医儿科学[M].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11. 481.
[3]
游会玲.《济生》菟丝子丸治疗遗尿症 60 例[J]. 时珍国医国 药,2005,16( 12) ∶ 1315.
[4]
史来恩. 史氏中医儿科诊治遗尿症浅谈[J]. 中国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育,2011,9( 15) ∶ 89 - 90.
[5]
许楷斯. 许尤佳运用升气壮阳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经验[J].河北中医,2010,32( 3) ∶ 325 - 326.
[6]
关陈芳,季之颖. 陈昭定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J]. 中国 中医急症,2005,14( 5) ∶ 453,457. [7] 黄甡.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C]. 第 25 届全国中医 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论文专 集,2008. 29.
[8]
何卫国. 从“心”调 治 小 儿遗 尿症[J]. 陕 西中医,2011,32 ( 9) ∶ 1247 - 1248.
[9]
徐正莉,吴力群,陈爱兰. 从湿热论治遗尿[J]. 四川中医, 2007,25( 4) ∶ 22 - 23.
[10] 吴芳,姚敏华. 热遗停汤剂治疗脾胃积热所致实热型小儿遗 尿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32 ( 15) ∶ 1572 - 1574.
[11] 吴朝晖,杨少华. 清心莲子饮为主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症 [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6( 3) ∶ 64.
[12] 康龙,刁本恕. 刁老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C]. 首届中华中医 儿科高等教育论坛暨 2009 年度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交流大会 论文集,2009.
[13] 张博. 丁樱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拾粹[J]. 中医研究,2011, 24( 5) ∶ 72 - 74.
[14] 康妍萌,夏立红,陈伟. 五脏并治法治疗小儿遗尿 30 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 8) ∶ 797.
[15] 朱宁生,孟祥英. 鹿角霜黄酒调服治疗小儿遗尿 26 例[J]. 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14) ∶ 1885.
[16] 柳树英,张丽君. 单用鸡内金治疗遗尿经验浅谈[J]. 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2009,16( 7) ∶ 81.
[17] 胡思源,马融,刘小凡,等. 小儿遗尿颗粒与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对照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Ⅲ期临床试验[J]. 中国 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 1) ∶ 107 - 111.
[18] 李炳植,方英莲. 缩泉胶囊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遗尿 症 48 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 6) ∶ 533 - 534.
[19] 王长洲,韩淑莲. 健脾止遗片治疗脾肺气虚型遗尿症的临床 观察[J]. 齐鲁药事,2006,25( 12) ∶ 759 - 760.
[20] 罗荣泉. 陈蓉蓉运用膏方治疗儿科顽疾经验[C]. 2009 中国 首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暨第四届金陵名医高层论坛,2009.
[21] 杨铁伟. 针刺治疗小儿遗尿 45 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 18) ∶ 2833.
[22] 孙谊新. 益智清神针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 察[J]. 吉林中医药,2010,30( 3) ∶ 273.
[23] 庞素芳. 芒针为主治疗功能性遗尿症的疗效观察[J]. 四川中 医,2008,26( 12) ∶ 115 - 116.
[24] 李宝栋,白晶,高维滨. 电针治疗隐性脊柱裂所致遗尿的临床 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 5) ∶ 49 - 50.
[25] 程坤. 维 生 素 B12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遗尿[J]. 光 明 中 医, 2008,23( 10) ∶ 1552.
[26] 范美丽,邹炜.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遗尿 1800 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5,7( 21) ∶ 32.
[27] 曹淑华,潘润仪,田宁,等. 热敏灸治疗遗尿疗效观察[J]. 上 海针灸杂志,
,30( 4) ∶ 237 - 238.
[28] 黄梅红. 麦粒灸夹脊穴为主治疗小儿遗尿 30 例[J]. 上海针 灸杂志,2006,25( 10) ∶ 34.
[29] 卢文. 头针、体针、耳压治疗遗尿 97 例临床分析[J]. 中国针 灸,
2000,
1∶ 25 - 26.
[30] 蔡晓刚. 埋针加艾灸治疗遗尿 160 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07,
26( 12) ∶ 30.
[31] 苏恺. 通督推拿手法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近期和远期疗效
的临床观察[C].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32] 张红,刘梅. 以捏脊疗法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 251 例临床观 [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 19) ∶ 2432 - 2433.
[33] 吴迎春,丛培馥,田美兰. 麻黄饼敷脐治疗青少年遗尿 80 例 [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 3) ∶ 272.
[34] 莫逢娟. 刮痧治疗小儿遗尿 32 例[J]. 广西中医药,2006,29 ( 3) ∶ 46.
[35] 谢彩霞,张立亭,阎淑珍. 经络注射治疗遗尿的方法及护理 41 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9) ∶ 35.
[36] 成永明,任小红,余伯亮. 蜂疗治疗小儿遗尿症 60 例[J]. 实 用医学杂志,2009,25( 16) ∶ 2777.
[37] 程玲,李铭时. 秦亮甫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J]. 上 海中医药杂志,008,42( 4) ∶ 21 - 22.
[38] 王桂茂,纪清. 针推结合治疗小儿隐性脊柱裂遗尿 62 例[J]. 江苏中医药,2010,42( 9) ∶ 52.
[39] 吴力群,王素梅,崔霞. 丁桂遗尿散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 尿症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1) ∶ 88 - 89.
[40] 卢乐苗. 针灸走罐结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 50 例[J]. 上海针 灸杂志,2011,30( 1) ∶ 47 - 48.
[41] 佟宝林. 电针配合蒙药治疗小孩遗尿[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1∶ 200.
[42] 朱慧平. 溴丙胺太林片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 遗尿症[J]. 广东医学,2011,32( 15) ∶ 2056 - 2057.
[43] 江咏梅,田志丽,曲衍花,等. 去氨加压素加中药联合治疗小 儿原发性遗尿症 122 例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8, 23( 11) ∶ 1605 - 1066.
[44] 孔洁,林波.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遗尿疗效观察[J]. 上海针
灸杂志,2010,29( 5) ∶ 307 - 308.
{本文由上海卫普整理引自“中国临床医生 2012 年 第 40 卷 第 12 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