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尼产品不断“冒出”,迭代下的EGFR市场前景如何?
当前EGFR-TKI呈现“三代同堂”的盛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的标准治疗。多年来,针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常见耐药问题,EGFR的开发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
国内已获批上市的EGFR-TKI抑制剂——
● 第一代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 第二代药物有阿法替尼、达克替尼;
● 第三代药物有奥希替尼、阿美替尼。


2019年至今,EGFR-TKI抑制剂在国内获批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有:
2019年5月15日,辉瑞第二代EGFR-TKI抑制剂——达克替尼获NMPA批准上市,商品名:“多泽润”。
2019年5月15日,正大天晴第一代EGFR-TKI抑制剂——吉非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国内第2款吉非替尼仿制药由此诞生;随后,科伦药业、江苏恒瑞、扬子江、上海创诺等企业相继获批。截止目前国内已有8家本土企业获批生产吉非替尼片。
2019年9月17日,上海创诺第一代EGFR-TKI抑制剂——厄洛替尼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仿厄洛替尼的企业。
2020年3月17日,江苏豪森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三代EGFR-TKI——阿美替尼(商品名:阿美乐)成功获批,成为继埃克替尼后第2款自主研发的国产EGFR-TKI创新药。
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豪森、齐鲁、天晴和科伦各自开发的第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相继面世,4款阿法替尼仿制产品已在国内诞生……
2019-2021年,可谓是替尼类药物的“爆发期”,共计16款产品(1个原研、15个仿制)在中国获批,上市的EGFR-TKI如此之多,其品种的优势、市场概况、未来发展如何?请看下文逐一分解。(由于近年获批的替尼类药物较多,小编选取一至三代较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代:吉非替尼(1+8家)
进口企业:阿斯利康
仿制企业:齐鲁海南、正大天晴、科伦药业、江苏恒瑞、扬子江药业、上海创诺、江苏天士力、南京优科
吉非替尼由阿斯利康研制开发,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或不适于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03年5月,吉非替尼经优先审评通道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Iressa”,剂型为片剂,规格为0.25g。
据全球畅销药数据统计,2013年吉非替尼销售额高达6.47亿美元,2017年销售额为5.28亿美元,2018年销售额为5.18亿美元。从2014年-2018年市场情况看,发展趋势平稳放缓。加上专利到期的原因,吉非替尼在全球销售额有所下降。

2005年吉非替尼进入中国,商品名为“易瑞沙”,剂型为片剂,规格为0.25g。本品在中国的结构专利已于2016年4月23日到期,随后一大批仿制药开始涌现。2016年12月,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片上市,商品名:伊瑞可,为国内首仿,与阿斯利康的易瑞沙瓜分国内的市场份额。
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吉非替尼2018年销售额为7.37亿元,同比增长76.2%,其中,阿斯利康销售额为5.77亿元,占据78.1%的份额;齐鲁制药销售额为1.62亿元,占据21.9%的份额,两者双双取得佳绩。随着进入新医保目录及国家药价谈判价格下降影响,吉非替尼销售收入急速下滑,至2020年已跌至3.09亿元。

(来源:米内数据库)
此前4+7集采试点中,阿斯利康的易瑞沙547元/盒的价格成功中标,降幅超70%,也是第一批国采目录中唯一中选的肺癌靶向的原研药。随后,齐鲁也不甘示弱,相继在各地下调伊瑞可的价格,最低降至420元/盒,价格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随着天晴、科伦、恒瑞、扬子江、上海创诺、天士力、优科等企业的相继进场,吉非替尼的竞争格局有望再度改写,价格的厮杀、市场的拼抢将进一步加剧,国内一代吉非替尼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
第二代:阿法替尼(1+4家)
进口企业:勃林格殷格翰
仿制企业:江苏豪森、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科伦药业
阿法替尼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为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产品已于2013年7月12日首次获得FDA的注册批准,商品名为“Gilotrif”,用于 EGFR 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是全球首个不可逆 EGFR 肺癌靶向药物。
2017年2月,阿法替尼在国内批准进口(商品名:吉泰瑞®),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以及含铂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2018年,阿法替尼在国家抗癌药谈判中降价35%成功进入医保目录,目前中标价为 200元/片/40mg。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阿法替尼与第一代EGFR TKI抑制剂——吉非替尼相比,阿法替尼降低肺癌进展风险和治疗失败风险达26%,治疗两年后阿法替尼组获得无进展患者的例数是吉非替尼组的2倍。
米内数据库显示,2019年国内样本医院终端阿法替尼销售额为9775万元,同比增长2193.85%;2020年销售收入飙升至1.63亿元,相较同期增加67.07%。另外,阿法替尼的化合物专利将于2021年底到期。高速增长及专利优势下,自然吸引不少国产企业争相布局。
除已获批上市的豪森、齐鲁、天晴和科伦外,还有扬子江、江西山香、石药欧意、上海创诺等6家药企同以新4类报产阿法替尼。届时,原研的垄断市场被进一步分割,销售格局将迎来全新景象。
马来酸阿法替尼片国内新4类报产企业情况


第三代:奥希替尼(1家)
进口企业:阿斯利康
奥希替尼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于2015年11月13日获得FDA加速审批上市,商品名为“Tagrisso”,是用于EGRR-T790M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第三代靶向用药。该产品在美国、欧洲、日本上市第一年就表现了强劲销售势头,也是治疗晚期肺癌的第三代标靶药。
全球畅销药数据统计,2017年奥希替尼全球销售额为9.55亿美元,2018年为18.60亿美元。据预测该药峰值年销售额有望达到30亿美元。

从国家药监局官网获悉,阿斯利康的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于2017年3月获C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泰瑞沙”, 主要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的T790M突变的产品。剂型为片剂,规格为40mg、80mg。奥希替尼是国内首个第三代肺癌靶向药物,目前NSCLC市场风云变幻,该品种的上市,将迎来NSCLC市场重新洗牌。
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奥希替尼的销售额增长非常迅猛,2018年销售额为9118万元,2019已高达9.48亿元,而2020全年则有15.26亿元进账,同比增长60.96%,增速惊人。

(来源:米内数据库)
在已上市的EGFR药物中,三代奥希替尼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成为EGFR突变NSCL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目前奥希替尼几乎霸占国内第三代EGFR药物市场。随着适应症的扩大,在国内,本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市场有望进一步放量。
第三代的EGFR抑制剂市场的大获成功也吸引着国内诸多药企的参与,比如: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国产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也开始崭露头角,上市产品有江苏豪森的阿美替尼;在研产品有艾森医药在研的艾维替尼、艾力斯医药的艾氟替尼、贝达药业的BPI-D0316和四环医药开发的XZP -5809等。国内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市场将面临重构,未来在国内有望形成国产第三代EGFR新药的新格局。
写在最后:
EGFR抑制剂从第一代发展至第三代,当下“三代同堂”的药品时期让大部分晚期NSCLC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仍有一些难治的NSCLC患者无药可用。目前已涌现出了第四代EGFR抑制剂,以期弥补这一缺口。例如:正大天晴的第四代EGFR抑制剂TQB3804已开启1期临床研究;博生医药的核心产品ES-072,也已在中美两地获批临床……
纵观EGFR抑制剂的历史发展长河,每款产品的市场格局、发展方向虽不尽相同,但唯一不变的便是,让国内的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更加多样化;让更多质优价廉的国产药物填充市场的空白,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编辑: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