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学习笔记——药物与眩晕:概述

最近几个月实在忙的没有时间更新,还好最近手头事情少了一点。正巧门诊接连碰到两位因为使用耳毒性药物导致眩晕和失衡的病人,因此想和站友们一起分享下药物和眩晕的相关知识。未提及之处还请各位站友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引起头晕的药物可以分成作用于外周前庭系统(迷路或前庭神经)的耳毒性药物和作用于中枢前庭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脑干或更高级中枢)的药物。其药物作用通常通过改变神经递质或神经激素的平衡或活性(乙酰胆碱、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 GABA、组胺、去甲肾上腺素、脑啡肽等)或影响血流量而产生。
药物的不利影响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这是基于与药物使用速度和持续时间相关的不利症状发作时间来划分的。大多数体验到急性不利影响的患者会很容易将症状与药物联系起来,通常都会自行停止使用该药物。而当不利影响以亚急性或慢性的形式表现时,患者通常不能将药物与其表现联系起来,进而向医生寻求帮助。很多时候药物的不利影响会发生在用药的数周甚至数月之后,这种情况是临床中很常见的。
药物引起的耳毒性往往是双耳同时产生的,但双耳损伤程度可以有差异。双侧前庭终器功能不对称受损时会出现眩晕;对称性前庭功能下降可能不会产生眩晕,但会使 VOR 丧失。当头部运动时,患者视觉稳定丧失,产生振动幻视症状,随着头部的运动视野上下跳动或者抖动。眼球在眼眶内异常活动的本质是因为内耳不能给予恰当的信号来指导眼肌的运动,进而无法补偿头部运动。双侧变化的或波动性的前庭功能似乎比非波动性的前庭功能更可能引起振动幻视。因此当前庭功能再次稳定时(不需要恢复到正常功能),眼球震动改善或者消失。在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的病例中,视觉和其他感觉在平衡功能中占有更突出的角色,而这些其他感觉中的任何一个的丧失都会引起补偿不全。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的患者不能在黑暗中保持平衡和姿势。失衡和共济失调是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后常见的结果。
药物的作用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不是急性的;影响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内耳与肾之间有着惊人的相关性,有些选择性耳毒性药物同时也有肾毒性,联合应用一些药物(如呋塞米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会表现出对两个器官都具有增强毒性的效果。对于患者来说,由于目前还无法有效治疗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就是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处理耳毒性的第一步是立刻停药。如果药物还在平台期则需要建立良好的肾脏清除。使用前庭抑制剂药物会使病人感觉更舒服,但对于恢复VOR没有任何作用,并且可能阻碍神经补偿和最终恢复。前庭康复是一个更好的治疗选择,需要教给患者如何使用其他感觉系统重获平衡。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