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剂注射-矢量化的面部塑形
在面部衰老的理论中,无论是重力还是容积假说都表明:真性韧带(骨皮韧带)对于衰老进展的重要性。针对韧带维持能力减弱造成的面部衰老,重点体现在:眼轮匝肌支持韧带(ORL)-眉颞侧下垂;颧皮韧带(ZCL)-鼻唇沟加深;咬肌-皮肤韧带(MCL)-下颌下垂。
该文介绍一种面部填充剂的注射方式,不同于单纯使容积恢复的填充原理,其应用原理:力的矢量性(具有大小和方向)和软组织(肌肉)的拮抗作用。不仅涉及数学中的建模,还包括物理中力的相互作用。简而言之,可看下图:


首先预测韧带松弛可能造成的软组织移位方向或已经发生的移位方向(红色),根据拮抗该方向的力(蓝色)做矢量分解,例如:ZCL的松弛会导致颧脂肪垫向内向下的移位,加深鼻唇沟的凹陷,抵消该作用的矢量注射要求:耳前区和侧颊部的颧骨区,可以向上向外侧的移动面中部的组织;MCL的松弛导致面颊下方组织向下向内侧,使下颚/下颌缘松弛(边界不清晰/羊腮形成),抵消该作用的矢量注射要求:耳前区和下颌线;ORL的松弛导致颞侧眉头的下垂,抵消该作用的矢量注射要求:平行眉尾/垂直眉尾,使下垂眉尾抬升并增加突度。
标准化的注射要求:所有患者在注射量、位置和深度方面均采用标准化方案。半脸注射3.5 cc的总体积:耳前区、侧颊部和下颌线各注射1 cc,眉尾注射0.5 cc。所有注射均使用25号2英寸套管(眉毛除外,27号½英寸套管),采用逆行线性穿线技术,使用高交联的填充物。注射层次在SMAS筋膜下。
个人认为:总的原理是通过注射填充剂逆转韧带衰老下垂造成的影响,适用于轻度下垂的年轻患者,和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另外,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为了维持疗效的长久性,在计算矢量方向的同时,可平行推移矢量,尽量以骨作为锚定点,这点虽然文中未提及,但我想应该是这样。除此之外,个人经验:玻尿酸的填充应是点面的关系,不同于脂肪填充的面面关系,更考究对韧带解剖的了解程度。
参考文献:
DOI:10.1111/jocd.13546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