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视力保健知识

发布于 2021-05-04 · 浏览 2310 · 来自 Android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6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眼,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无血管无神经的透明体,具有屈光作用,与角膜共同构成屈光系统。

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眼球的内容都包括些什么?他主要是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都是没有血管也没有神经的透明体,但是他们与角膜共同构成屈光系统的。

房水是什么呢?它的主要成份是水占98.5%。还有一些氯化物、蛋白质、维生素C及无机盐等。房水对维持眼内压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起着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作用。


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有:



1用眼时间太长; 2看电视太近; 3看的电视画面浓度太深、色彩太刺眼;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用电脑; 8不合理饮食; 9在教颠簸的车子里看书; 10遗传因素; 11不认真地做眼保健操。


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孩子以后未来的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

每日放学回来看到孩子们拿着手机,抱着平板,趴在电视电脑前。

很多宝妈,宝爸,都会很无助,表示出很无奈。

很多的孩子就会出现近视,远视,弱视等不同样的眼部疾病。

很多孩子近视并不是因为天生或者遗传的,而是长时间用眼不良的“习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导致眼睛近视。

真正导致儿童近视的五大不良习惯。

1.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天天长时间地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易使孩子神经系统与机体产生疲劳。

2.用眼距离过近:孩子看电视或上网上课学习,总喜欢往前面坐,离电子设备与书本很近。

3.不良用眼:趴着看书,不仅会导致近视,还会引起散光。

4.坐姿不正:孩子看电视或上网时,歪歪斜斜地就座,都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

5.光线过暗:看电视,上网与打电玩或是看书时,室内光线过暗,则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也容易导致近视。

所以换名话来说:原来近视的原因大多数因为人为的不良习惯导致的。


现在都在说互联网时代,网络时代,很多孩子或家长都依赖着电子产品,缤纷世界,多彩信息,也都靠着手机,电视,电脑等不同电电子产品。

眼睛已经是深度疲劳,可是还是欲罢不能控制的还想在看一看,在瞅一瞅,可是眼睛能睁开了,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我们的视觉来获得的,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如果视力不良,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将来升学、参军、就业也会受到影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整体人群近视发病率为40%,儿童为40%~60%,按13亿人口计算,我们国家有5亿近视眼!其中2~3%是高度近视眼。目前,近视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因此,近视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卫生部统计,眼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干眼症发病率37%,有致盲性眼病前兆可能;飞蚊症发病率为35%,严重会引起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白内障发病率近80%,80岁以上高达100%,失明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青光眼60岁以上发病率为15%。在中国: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这意味着机会每天每分钟会出现一个新的盲人,如果按致盲趋势发展,到2030年预计中国的盲人将增加2倍。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被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样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习惯所造成的吗?

我们的眼睛犹如一架照相机,由角膜、晶状体等构成“镜头”,由视网膜构成“胶卷”。镜头到胶卷之间的距离即为眼轴长度。在眼睛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眼睛各“部件”的发育要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如果匹配良好的话,我们的眼睛就会发育成为正视眼,这就是眼睛的正视化过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的参数发生异常,其它“部件”参数不能有效进行代偿,都会造成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发生。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因素。我们刚刚出生的婴儿眼睛的眼轴长度平均为17mm;3岁时增长到21mm,6岁时增长到22.5mm;16岁~18岁期间,眼轴增长到23.5mm,基本达到成人的眼轴长度,通常眼轴每变化1mm,眼睛的屈光度就会变化300度。


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造成近视的。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则是现代青少年近视眼大增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的近视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影响等其它因素所造成的。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视力岂不是窗框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坚决不要变成“四眼天鸡”,不让我们的将来为眼睛而后悔。有些职业非常需要用眼睛,特别是那些比较好的工作。我们现在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为的还不是将来?拥有一双美丽而明亮的大眼睛,既美观,又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岂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了我们的将来,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吧!

目前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资料和统计学资料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有高度近视,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50%,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80%。目前共发现14对的近视遗传基因。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就像我的身高一样,遗传体质决定我们身高的高度,眼轴也决定着近视的程度。眼轴每增长一个毫米,近视就会加深250度到300度。具备近视遗传体质的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征,就是其眼轴长度明显长于同龄的孩子,甚至会超过成人正常的眼轴长度。

近距离用眼过早、过多,如:写作业姿势不端正,阅读时间过长,玩手机、电脑、游戏机,练琴、玩小玩具等等,造成了视近负荷过大,是诱发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

近视病因学的最好结论是:在孩子的眼睛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时期,不良用眼环境增加了近视基因的外显率和表达性,因此,也就最终导致了近视发生。近距离过度用眼是近视基因的催化剂。打个比方,体质差的人,稍有风吹雨淋就会生病。而体质强壮的人则不会轻易生病。体质不同,对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和抵抗力不同。近视眼的形成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有的孩子天天看书、玩电脑,但眼睛不容易近视;而有的孩子用不多久就会出现视力下降。具有近视遗传体质的人,受不良用眼习惯的影响就会更明显。不仅发病年龄早,而且近视进展较快,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机率就会大增。小学生近视每年增长100度~150度是非常常见的,甚至有些个体近视度数每年增长在200度以上,须格外重视。


父母双方都有近视的,其后代近视的发病率是父母双方没有近视的6.4倍。随着近距离工作时间的延长, 近视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近视眼的治疗不单单是戴一副眼镜的事情。轻度近视对我们的眼睛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容易出现黄斑变性、出血、裂孔,视网膜变性、脱离等并发症,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病率也比正常眼高,其导致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几率要比正常眼高出很多倍,占致盲、低视力病因的20%~30%。而且以上病变往往是在中老年以后(平均发病年龄是50岁)才逐渐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还没有根治近视的治疗方法,但近视眼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但关键是一个字:早!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这里要提醒广大的父母,是否具有正确的认知,往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预防近视要从小抓起,孩子出生以后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过早、过多的看书、玩手机、玩电脑。3岁以后定期到正规、专业的眼科门诊或眼科医院做健康查体。得了近视以后,近视会随年龄增长不断加深。6~16岁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上学用眼较多的时期,是孩子近视的高危期。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精确预测孩子将来近视发展的程度,但总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如: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近视的、眼轴长的、发生近视的年龄比较早的等等,具备2个或2个以上条件的孩子,会具有明显的近视眼遗传体质,近视的易感性较高。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会更明显,将来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甚至是病理性近视眼的几率就会更高!不要让自己孩子的眼睛变成高度近视甚至是病理性近视而影响其一生。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平时做到少看近,多看远,多参加日间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偏向远视0.17D,眼轴缩短0.06mm;),营养均衡,少食用甜食、饮料,尽量让孩子的近视发生的晚一些,近视度数加深的慢一些,将来的度数浅一些,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坐姿端正,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读物一尺,指尖离笔尖一寸。

2.不要长时间连续阅读,课间、或连续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并远眺10分钟。不要在乘车、走路、 在强光下或卧床情况下读书。

3.看电脑要距离50cm以外,每周一到两次,每次20~30分钟。看电视要距离2米之外,每天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不能玩手机游戏或用手机阅读。

4.营养均衡,少吃甜食、饮料。

5.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每天有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周日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最好在18小时以上。

6.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近视眼的防治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社会上的各种治疗方法良莠不齐,奉劝家长朋友不要病急乱投医,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终身遗憾。得了近视不用过度紧张,近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认知。

---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蛋类中对眼睛最有好处的是维生素A,维他命A ——是预防眼干、视力衰退、夜盲症的必需。还有叶黄素,叶黄素是构成眼底黄斑的主要成分。一般存在于绿色食物当中。


玉米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含有丰富的把玉米染成金色的色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胡萝卜素的一种),它们虽然不是营养素,作用却胜似营养素,是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眼睛中叫做黄斑的感光区域,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

黄斑是位于视网膜中心部位、掌控视力的组织。由于老化,黄斑部位的脂肪氧化、受损而遭到破坏的时候,出现了黄斑变性、视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失明。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凭借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吸收进入眼球内的有害光线,保持黄斑的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黄色的玉米中才有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白玉米中却没有。所以,出租车司机、中小学生、编辑、作家等经常用眼的人,应多吃一些黄色的玉米。经常用眼过度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黑枸杞和纤维素的食物.

保持眼睛湿润是最好的预防方法。要注意用眼习惯,定时休息,连续在电脑荧屏前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小时就要休息5-10分钟,尽量在空隙时远眺让眼睛放松。眼睛是向内、向下看的,所以在休息时,尽量让眼睛向左上方和右上方看。人在休息时,也要活动颈部和肩部肌肉,因为颈部肌肉僵直紊乱会影响视力。学生还要注意膳食结构,多补充维生素A、C、D,多吃胡萝卜、水果、海产品等。

睡眠质量差、父母近视、有趴着书写习惯、看书时双眼到书本的距离过近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分析表明,经常饮用含糖饮料(OR=4.831),偶尔或不吃粗粮(OR=2.880),偶尔或不吃动物肝脏及水产品(OR=2.318),每日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600g以下(OR=5.076),喜欢吃质地软的食物(OR=1.998),读写姿势不规范(OR=2.518)均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而膳食平衡不挑食(OR=0.442),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h(OR=0.392),每天睡眠时间﹥8h(OR=0.508)是青少年近视的保护因素。结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青少年不良的膳食和生活习惯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防止近视的发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10

回复10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