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结节性筋膜炎」到「韧带样瘤」聊聊:啥是“纤维母细胞”?啥又是“棋盘样结构”?

发布于 2021-04-27 · 浏览 3226 · 来自 iOS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是间叶性肿瘤的一大类型。其中多种肿瘤的肿瘤细胞中,既有纤维母细胞,又有肌纤维母细胞的特点。两者事实上,可能是同一类型细胞的不同功能状态。

事实上,作为初学者,可能对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的概念并不太清楚,故,咱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两种细胞的组织学形态吧!

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

img


纤维母细胞(如上图:当「成纤维细胞」功能处于静止状态时,被称为「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在组织受损伤时可以逆向转化为「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功能活跃时,细胞较大,多突起,核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它具有蛋白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即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由于,所合成的蛋白质持续分泌到细胞外,故胞质内几乎看不到分泌颗粒。成纤维细胞的分泌物,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无定形基质的同时,还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用于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img



(上图黑色圆圈内为成纤维细胞)

构成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见下图)包括,胶原纤维(0.5-10um),弹性纤维(0.2-1um)和网状纤维(0.5-2um);无定形基质包括,蛋白多糖,纤维黏蛋白和组织液。

img



(上图来自于第7版组培,巨噬细胞是2,肥大细胞才是1,细心的朋友无意间发现的错误,大家注意下⚠️)


肌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

1971年,研究者从创伤肉芽中发现了肌成纤维细胞。人们发现,在电镜下,它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故,定义肌纤维母细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超微结构:



img



1)张力纤维(如上图箭头所指):成束的微丝,平行于细胞的长轴,多位于细胞膜下方。


img



2)发育良好的细胞-间质附着点(如上图所示:微腱与细胞内的微丝束相延续):纤维缝隙连接。


img



3)细胞间的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如上图所示)。


img



虽然,肌成纤维细胞是依据电镜下形态进行定义的,但它们依然具有一些典型的组织学特征。肌成纤维细胞(如上图所示)通常比较大,呈梭形或星形,有数个长的胞质突起,细胞质嗜酸性至嗜双色性,纤丝状,伴缆索状的浓集物(张力纤维,上图箭头所指),这些浓集物位于细胞膜下方,与细胞的长轴平行。核常有切迹或呈阶段性狭窄,这是有收缩能力细胞的特征,细胞核细颗粒状,有明显的核仁。

认识了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步入正题,简单介绍一下“纤母/肌纤母细胞性肿瘤”中一些比较常见,比较典型的几个肿瘤(如下图,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只是“纤母/肌纤母细胞性肿瘤”中的一部分内容,想了解完整内容的可以翻翻2020版WHO)。

img





结节性筋膜炎:它有个别称叫“假肉瘤性筋膜炎”

定义

结节性筋膜炎(如下图:结节性筋膜炎低倍镜)是一种形成肿物的纤维增生性病变,一般发生在皮下组织。由肥胖但一致性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结构疏松,似“组织培养样”生长方式。与血管内筋膜炎和颅骨筋膜炎有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只是后二者分别累及血管和颅骨及其上的软组织。

img





结节性筋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软组织病变,更常见于青年人,其中,血管内筋膜炎和颅骨筋膜炎比较少见。血管内筋膜炎主要发生于30岁以下,而颅骨筋膜炎主要建议2岁以下的男婴。


发病部位


img



结节性筋膜炎一般位于皮下,偶尔见于肌肉内。血管内筋膜炎(如上图)主要位于皮下,小至中等大小的血管受累,主要累及静脉,偶尔累及动脉或动静脉均受累。颅骨筋膜炎主要累及颅骨外板和相邻的头皮软组织,可向下蔓延,穿过颅骨内板进入脑膜。


临床表现

结节性筋膜炎生长迅速,比常见肉瘤更快,病程不超过1-2个月,数周内可以长到2-3cm,一般不超过5cm。可有疼痛和触痛。血管内筋膜炎生长缓慢,不超过2cm。颅骨筋膜炎进展迅速,类似于结节性筋膜炎,但比结节性筋膜炎稍大,X线显示溶骨性缺损,缺损周围有硬化边缘。


组织病理学


img



结节性筋膜炎由一致肥胖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如上图)构成,细胞核无深染和多形性。核分裂象可以很多,但没有非典型性核分裂。细胞丰富,但至少部分区域细胞疏松,黏液样。呈撕碎样羽毛状组织培养样(如下图箭头所指区域的部分“平平摊开的细胞”)结构。

img





细胞丰富区域常见S形或C形束状结构,有时可见编席状结构。间质可见广泛的玻璃样变(如下图)。

img





常见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如下图),血管外红细胞和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与周围界限不清,可侵及周围脂肪或肌肉内。

img





血管内筋膜炎与结节性筋膜炎组织学形态相似。可以主要呈血管内筋膜炎结构;也可以只含少量血管内成分,而大部分是血管外筋膜炎的结构。

颅骨筋膜炎与结节性筋膜炎组织学形态相似,偶见骨化生。


免疫表型


img



SMA(如上图,SMA呈弥漫强阳性)和MSA一般阳性。结蛋白罕见阳性,这一点支持肌纤维母细胞分化,但不能与其他间叶性增生性病变鉴别。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梭形细胞偶尔阳性。角蛋白和S-100阴性。


预后因素

切除后复发罕见,偶尔切除不完整时可复发,但复发时一般应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有错误。


增生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神经节样大细胞

定义

增生性筋膜炎(如下图)是发生于皮下的一种形成肿物的增生性病变,除有类似于结节性筋膜炎的肥胖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之外,尚有神经节样大细胞。增生性肌炎和增生性筋膜炎的细胞成分相同,但发生于骨骼肌内。

img




增生性筋膜炎和肌炎比结节性筋膜炎少见的多,主要见于中老年人。


发病部位

增生性筋膜炎最常见于上肢,尤其前臂,其次为下肢和躯干的皮下。

增生性肌炎主要发生于躯干,肩胛带和上肢的肌内。


临床表现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以生长迅速为特点,病程一般不超过2个月。增生性筋膜炎几乎全部<5cm,大多<3cm,增生性肌炎可稍大。


大体检查

增生性筋膜炎和增生性肌炎界限均不清楚,其中肌炎会累及肌肉。


组织病理学

在具有与结节性筋膜炎相似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增生的同时,还有类似神经节细胞的大细胞。神经节样细胞(如下图)的大细胞的胞核圆形,核仁明显(可1,可2,可3),胞质丰富,嗜双染或嗜碱性。梭形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都可能出现核分裂象。肿瘤间质黏液样或富于胶原。肿瘤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

img




增生性筋膜炎沿筋膜弥漫生长。

增生性肌炎在肌纤维间浸润,形成特征性的“棋盘样”结构(如下图,是病变将肌纤维分隔开形成);可有骨化生,因此与骨化性肌炎有密切关系。

img




免疫表型与结节性筋膜炎相似,神经节样细胞肌动蛋白标记物仅局灶阳性或弱阳性。


预后因素

局部切除后罕见复发,不转移。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定义

一种界限清楚的良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一般位于盆腔会阴区,尤其外阴部位,由该解剖部位独特的间质细胞构成,在形态上可与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有重叠。

img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如上图,肿瘤与周围界限清楚)不常见,主要为女性患者,基本上是月经来潮期和绝经期之间的成年女性;男性病例罕见。


发病部位

基本上全部的病例位于盆腔会阴部皮下组织,女性患者中有10%-15%发生于阴道;男性病例位于阴囊或睾丸旁软组织。


临床表现

大多数为缓慢生长的局限性肿物,无痛,最常见的术前诊断是:前庭大腺囊肿

肿物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褐色质软,无坏死,大多数<5cm,罕见病例可达10cm。


组织病理学

肿物界清,周围有薄的纤维性假包膜。


img



低倍镜下细胞密度不等,整个病变分布有明显的血管,大多数为薄壁扩张的小血管(如上图,细胞和血管的含量比「侵袭性的血管黏液瘤」更丰富),周围有疏松的水肿性间质(如下图,会阴部位独特的间质)。

img





img



肿瘤细胞圆形至梭型,典型的表现为细胞集中位于血管周围。罕见核分裂,常见双核或多核的肿瘤细胞,某些病变哪哦呦浆细胞样细胞(如上图)或上皮样细胞(如下图)。

img





免疫表型

大部分病例结蛋白(desmin)染色弥漫强阳性(如下图),SMA或广谱肌动蛋白局灶阳性。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一致阳性。

img





预后

肿瘤为良性病变,局部切除后无复发。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定义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生性病变,位于深部软组织,以浸润性生长(如下图)和易于复发为特征,但不转移。

img





临床表现

腹外:典型的腹外病变表现为深在性界限不清的质硬肿物,不易发觉,微痛或无痛。有些病变为多灶的。少数病例可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或神经症状。

腹壁:典型的腹壁病变见于年轻的妊娠期女性或产后女性,以产后1年内更常见。

盆腔:盆腔纤维瘤生长缓慢,可触及,一般无症状,常被认为是卵巢肿物。

总之,大部分病例表现为无症状的腹部肿物,少见的情况是,位于肠系膜的病变表现为胃肠道出血或继发穿孔引起的急腹症。

大体检查


img



病变质硬,切割时有砂砾感,切面白色,有光泽,有粗大的梁状结构类似瘢痕组织。腹部病变看起来可以界限很清楚。大多数肿瘤5-10cm。如上图。

组织病理学


img



(临近骨骼肌浸润)

典型的病变界限不清楚,浸润至周围软组织。所有病变均以一致性长形纤细的梭形细胞增生为特征,周围有胶原性间质和数量不等的明显血管(如下图),血管周围有时有水肿。

img





img



细胞核无异型性(如上图),核小,淡染,有1-3个小核仁。细胞常排列成连绵的束状结构。细胞分裂活性不等,间质可有瘢痕样胶原(如下图),弥漫性玻璃样变或粘液样变。

img




 免疫表型

病变内细胞波纹蛋白强阳性,MSA和SMA阳性程度不等。少数细胞可同时表达结蛋白和S-100蛋白。

预后

常见局部复发,与局部是否切除充分相关。发生于特殊部位的韧带样瘤(如:头部和颈部)具有致命性。

(更新与2021年5月11日)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2021-05-19 · 浏览 3226

11 45 1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