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饮食中GGPP或抵消他汀类药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降压作用
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主办的「肺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圆满落幕,为期 4 天的学习班汇集领域内八十位专家,开展了从基础研究、前沿进展到新药、新技术临床诊治、病例复盘、创新展望等多维、深入交流,奉献了一场肺循环的饕餮盛宴。快来看看都有哪些亮点总结吧!
本期主题:肺动脉高压转化医学进展
分享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胡清华主任
没有时间观看视频?可看下方文字版讲解哦~


在以往的动物研究中,他汀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表现出了很好的降压作用,但是推进到临床的试验却产生了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临床试验结果,所以他汀类药物到目前还没有应用到临床。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内源性生成,同时还可以一直一些中间产物的生成,比如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GGPP),因此他汀类药物有两个作用:一是降胆固醇,二是抑制了以GGPP为代表的小分子中间产物的合成。
在临床应用中,他汀类不仅用于降胆固醇,还应用于脑出血疾病、感染性疾病、甚至用于肿瘤的治疗。

胆固醇有内源性的生成和外源性的摄入,同理,GGPP除了内源性的生成还有没有外源性的摄入?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胡清华教授团队发现,食物中GGPP含量较高的为牛肉和大豆,增加牛肉、大豆等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血清中GGPP的含量升高,但是GGPP的升高对正常肺循环、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没有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他汀类药物降低了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后,GGPP摄入的增加会抵消他汀类药物的降肺动脉压作用,导致肺动脉压再次升高。

在日常食物当中,大蒜含有一种物质MATS与GGPP结构类似,可以拮抗GGPP的生物学作用。在动物试验中,GGPP的摄入抵消了他汀类药物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但给予MATS后,他汀类药物又恢复了降肺动脉压的作用,该效应在野百合碱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中也可以出现。

结论:
食物中的GGPP抵消他汀类药物降肺动脉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RhoA、Rab10的活化,引起下游一种聚合物的生成增加,该聚合物可以使钙离子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强,进而导致肺动脉平滑肌的增殖加快,抗凋亡增加,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产生。
最后编辑于 2021-04-29 · 浏览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