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学习笔记(五)内侧纵束在眼动中的作用(上)

今天分享经典文献《Pearls & Oy-sters:The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in ocular motor physiology》,上半部分主要涉及VOR的经典通路,部分为自己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内侧纵束(MLF)由一对白质纤维束组成,位于第四脑室腹侧(在延髓和脑桥)和脑水管(在中脑)的中线附近。MLF与眼球运动回路相互作用,参与协调水平、垂直和扭转性眼球运动。
MLF是许多脑干通路的中心通道,也是所有类型的共轭眼球运动的最终共同通路,包括扫视、平滑追踪和前庭-眼反射。
1.MLF在扫视中的作用
额眼动中枢(FEF)向同侧上丘(SC)和对侧PPRF发送信号,使其发生水平扫视;向riMLF发送信号产生垂直扫视。

兴奋通路用橙色表示,抑制通路用蓝色表示(所有图片均是)。所示的通路来自FEF,它穿过内囊前肢,在中脑-脑桥交界处交叉到对侧,支配PPRF核。PPRF的兴奋性爆发神经元投射到邻近的外展神经核。外展神经核由两种调节眼球共轭水平运动的神经元组成。外展神经核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同侧外直肌,外展神经核中间神经元交叉到对侧脑桥(FEF侧),沿着MLF到达动眼神经的内直肌亚核,支配内直肌。
2. 水平半规管与MLF
水平半规管的兴奋通路与其他水平共轭眼球运动,如扫视及平滑追踪的运动通路相似。

举个例子,突然向左转头,为了维持凝视稳定,左侧水平半规管兴奋,神经冲动沿着前庭神经到同侧的前庭神经核,主要是前庭内侧核,然后发出投射交叉到对侧脑干至外展神经核(右侧)。右侧外展神经核的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右侧外直肌,同时右侧外展神经核的中间神经元再次交叉到左侧,沿着左侧MLF到达左侧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支配左侧内直肌。即水平半规管兴奋同侧内直肌和对侧外直肌。
3. 前半规管与MLF
对于前半规管系统,可能有三条兴奋通路,通过这三条通路,信息被传递给垂直r-VOR。

左侧前半规管兴奋,神经冲动传导至左侧前庭内侧核和腹外侧核,神经投射交叉到对侧,沿着MLF到达右侧动眼神经复合体,其中动眼神经核的下斜肌亚核发出纤维支配右侧下斜肌,同时动眼神核经的上直肌亚核发出投射,二次交叉到对侧(左侧),支配左侧的上直肌。即前半规管兴奋支配同侧上直肌和对侧下斜肌。
4. 后半规管与MLF

左侧后半规管兴奋,神经冲动到达同侧的前庭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支配右侧的动眼神经的下直肌亚核和滑车神经核。其中右侧动眼神经亚核发出纤维支配右侧的下直肌,而滑车神经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左侧),支配左侧的上斜肌。即后半规管兴奋同侧上斜肌和对侧下直肌。
5. 耳石系统与MLF
耳石器官能检测线性加速度。前庭神经核投射介的导耳石-眼反射不太明确。据推测,水平平移VOR与其他共轭系统一样,是由相同的外展神经核通路介导的。静态头部倾斜,特别是头部侧向倾斜(耳向肩部侧倾)会引起眼球counterroll。正常情况下,当头部向左倾斜时,眼睛会向相反的方向偏转(眼睛的上极慢慢远离倾斜的一侧)。这个反射是由左眼内旋肌(上直肌和上斜肌)和右眼外旋肌(下直肌和下斜肌)完成。counterroll慢相后,有一个向相反方向的快速扭转运动是由irMLF介导的。

头部向左倾斜会导致(相对于检查者而言)眼睛上极的逆时针扭转。头向左倾斜时,左侧椭圆囊兴奋,神经冲到传导至同侧前庭神经核,然后发出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到达对侧(右侧)的动眼神经核复合体及滑车神经核。其中右侧动眼神经核复合体的下直肌和下斜肌亚核分别发出神经纤维支配右眼下斜肌和下直肌,右侧动眼神经核复合体的上直肌亚核发现神经经过二次交叉,到达左侧支配左眼上直肌。右侧滑车神经核发出纤维二次交叉到左侧,支配左眼上斜肌。
总结(非来自文献):这几个通路中,上直肌和上斜肌都是神经核团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来支配对侧眼肌。头左倾的眼球旋转可以这么理解,头向左侧倾斜时,左眼处于低位,右眼处于高位,那么双眼看外界事物就变成斜的╲,为了让眼球仍能看清外界物体,所以眼球做出相应的转动,低位眼即左眼需要旋上去(向上内旋,主要需要内旋的力量,所以上直肌和上斜肌起作用),高位眼即右眼需要旋下来(向下外旋,主要需要外旋的力量,即下直肌和下斜肌起作用)。

如左侧延髓病变时累及前庭神经核,故左侧耳石器信号不能传入,处于抑制状态,而右侧耳石器相对兴奋,这样大脑就错误的认为头向右侧倾斜,这时右侧椭圆囊相对兴奋,兴奋神经传入后出现右侧上直肌和右侧上斜肌(右眼内旋向上),左侧下直肌和左侧下斜肌兴奋(左眼外旋向下),OTR的侧别是由低位眼决定的,左眼为低位眼,故左侧OTR阳性,头偏向低位眼侧,故头偏向左侧。其他类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