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阑尾源性腹膜假性粘液瘤
患者,男,60岁,因“反复腹胀2月”就诊;查体:腹壁外观清亮,略膨隆,其余正常。生化:CA724升高—56.74U/ml,CEA稍升高—16.78ng/ml,其余肿瘤指标均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
右下腹阑尾腔内等回声结节,大小约17.4*13.7mm,边界清,CDFI内见少许血流信号,RI 0.77

扩大扫查范围:胰腺及脾脏周围蜂窝样回声包绕,内见大量光带分隔,脐周、右下腹及盆腔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外形呈椭圆形,结构不清,CDFI内见少许血流信号。



为明确诊断,临床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检查,病理提示:粘液糊内见癌细胞,考虑粘液性肿瘤。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影像学检查及穿刺结果,诊断考虑阑尾来源腹膜假性粘液瘤。
小结
阑尾粘液性肿瘤及单纯粘液囊肿破裂所致的腹膜假性粘液瘤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阑尾粘液囊肿多继发于阑尾炎症,炎症致阑尾腔闭锁,而远端的粘膜腺体功能仍保留,继续分泌粘液,粘液积聚使管腔增大,管壁变薄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囊肿。囊肿大小不等,大者超过10 cm,囊壁可见钙化。超声表现阑尾呈囊袋状,阑尾壁薄且其回声增强,不光滑,阑尾壁三层结构消失,层次不清,腔内积满液性暗区伴细小的点状回声。
阑尾粘液性囊腺瘤为阑尾腺上皮不典型增生或腺瘤性息肉阻塞阑尾,使粘液潴留腔内形成阑尾粘液囊肿,当腔内压力增大时粘液可穿破肌层,形成腹腔假性粘液瘤。粘液性囊腺瘤是一类具有潜在恶变倾向的良性肿瘤,可进展为粘液性囊腺癌,早期诊断、尽早手术疗效好。典型的超声表现类圆形、圆形单房或多房性囊性包块,可见盲端,囊壁较厚且不均匀,可有自囊壁向腔内突起的乳头状实性结构,可伴有条索状光带分隔,囊性包块后壁回声增强。
阑尾粘液性囊腺癌罕见,肿瘤浸润阑尾全层或导致阑尾穿孔,具有分泌功能的恶性肿瘤细胞以种植的方式扩散至腹膜形成腹膜假粘液瘤。超声表现常无典型表现,多层螺旋CT可协助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来源:适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