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爱上英文写作--讨论和结论

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在完成Results部分后,研究者通常会紧锣密鼓的开始着手Discussion。如果您也是这种情况,那么相信您Results中的发现一定是令人兴奋的。因为研究者最清楚这些结果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们很重要,讨论和结论常常相互结合,就是为了向读者回答这些问题。
逻辑结构
Discussion的构架需要再次强调引导读者。如在Results提到的写作结构,在Discussion中同样适用,那便是“一一对应”,以同样的顺序讨论每一个结果。如果在结果中使用了副标题,在这里用同样的格式和顺序进行讨论。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论文结构的清晰度和阅读性,推荐Discussion采用“两级总分”的写作方法。即在Discussion的第一段,简明扼要的指出研究工作所得到的主要发现,可以采用排列的方法,比如“Firstly...Secondly...”这是第一级总分。第二级是针对每个结果的讨论,同样按照总分的写法去撰写,即在每个段落中以一两个介绍性的句子开头。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作者和读者都迅速抓住重点。
将发现放在上下文中
Discussion的任务是根据现有知识背景来解释研究结果。讨论应该总结每一个结果是如何引导你得出与论文标题相对应的结论。换句话说,你的这个故事是如何画圆的。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它应该让读者通过阅读,毫无疑问地得出和你一样的结论。
在讨论部分,要将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联系起来,与哪些研究相同,与哪些研究不同,以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样本?入组方法?影响因素?)。但在指出其他研究者报告的不足时,不要表现出任何贬低的倾向,科学研究永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的。
不要忽略那些与你的假设相悖的结果,刻意隐藏这些结果是不符合学术伦理的。正确做法是恰当解释这些“异常结果”的原因,讨论文章方法和假设中可能存在的任何误差及局限性。中国的老话“金无足赤”,任何现实中的研究也难以达到理想中的完美境界,Limitation已成为讨论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示文章科学性的要点之一。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解释你的研究有什么新内容,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当新的假设被证实时,申明自己的假设(明确地贴上这样的标签),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推广。然而,一定要避免对自己工作的夸大其词!仔细区分事实与猜测,如不要推断到其他物种或不同的条件状况中去。

知道何时适可而止
其实许多欧美主编们都提到过,Discussion不应该是一篇论文中最长的部分。然而随着Online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个常识几乎被忽略了。但如果有兴趣翻开那些大牛期刊或者文章去看,极少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实际上,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堆砌在讨论中,这会让读者难以辨别。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Discussion中永远不要出现新的结果(切记切记!),也就是在results中未出现过的结果。这样做不仅不恰当,而且可能引起“后院起火”。审稿人可能要求你重新审视这部分信息,增加实验加以说明,修改提交扩充实验后的可能是全新版本的文章。
结论
除非杂志格式要求书写一段独立的Conclusion,通常Disscussion的最后一段就是展示take-home message的位置。此处就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出自于你的研究结果中,对现在或将来有潜在影响力的部分。它应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并且可能是引导你或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的关键信息点。
下期开始讲述初稿完成后需要做的那些事儿,敬请期待~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