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创)输液有胶塞怎么办?试试这几招,管用!

发布于 2021-03-12 · 浏览 2492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6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作为一名药品配制人员,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加药。然而,工作时时常会出现胶塞掉落现象,不仅造成患者恐慌,还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患纠纷。各位在临床上是否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跟什么因素有关吗?有没有好的方法避免呢?

药品配制过程中会产生胶塞往往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胶塞自身质量

目前,大输液溶媒胶塞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药品胶塞多为卤化丁基胶塞,。但无论是聚丙烯胶塞还是卤化丁基胶塞都是人工合成的胶塞,,虽然结构致密结实,但较之天然橡胶塞更容易发生穿刺落屑。另一方面,如果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不能达标,胶塞质量存在问题更易导致穿刺脱屑的发生。目前有部分生产厂家逐渐生产以聚异戊二烯为材料的胶塞,但因价格昂贵,市面上少见。

我们可以通过药品说明书的“包装”项查看药品胶塞的材料,如


img



不同材料胶塞特点对比

img



二、针头类型与大小

1、类型:

针头按类型分可分为两种:斜面针头和侧孔针头。特点如下。有研究显示,选择单侧孔针比斜面针能减少脱屑的发生。这是因为单侧孔针顶端为圆锥体,圆锥体与圆柱体交界上方开一方形小孔,四周钝圆,穿刺力是通过由点往四周的挤压力产生,不会造成对橡胶塞的切割,虽有一定的摩擦力,但这种力产生橡胶屑的作用较之斜面针要少得多。双侧孔对单侧孔而言其阻力更小,单位时间出液量更大,溶解药品粉末速度更快。

两种不同类型针头特点比较

img



2、大小:

除了针头类型,针头的大小对胶塞的产生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如图。在配药时,工作人员往往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和速度,会首选大号针头来配制药液。但针头越大,在来回加药的过程中,就越容易把切割出来的胶塞颗粒注入输液瓶内。所以,临床上配药时,需注意合理选择针头的大小,保证输液安全,不可过分地追求速度。

img



三、加药手法与技巧

1、注意进针角度

有研究报道,针尖与胶塞穿刺面成90度角进针可减少胶塞的产生。其他有角度进针容易刺穿药品胶塞边缘较厚处和输液袋连接管,造成药品损失。另外,在配液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旋转、移动针头等多余操作,以减少针头对胶塞的过多剐蹭导致的掉屑。

2、控制注射器使用频率

随着注射器使用频率的增加,针头磨损程度增加,针头变钝,进针阻力增大,会增加胶塞的产生机会。另外,重复使用注射器也有引发感染的风险,因此注射器应做到一次性使用。

3、 掌握进针力度

针尖刺入胶塞到针尖第一斜面完全穿过胶塞力度恰当,快速穿刺,可防止针剂斜面持续切割、挤压胶塞,造成胶塞脱落微粒以及漏液。不可过快、过猛进行穿刺。

4、合理选择穿刺位置

西林瓶药品橡胶塞边缘部位胶塞较厚,为减少穿刺的阻力和胶塞问题,应选择在中间针刺圈部位较薄胶塞处进行穿刺。如图。

img



而对于有多个加药口的大输液而言,则应避免在胶塞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在不同的小凹陷处轮流穿刺,以较少落屑。如图

img



5、减少穿次次数

同一加药口被反复穿刺必要会增加胶塞产生的机会,配药操作时应避免。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配制特点和指导如头孢他啶(复达欣),配制人员应根据药品的不同配制特点和配制指导合理选择不同的配制方法,争取一次性顺利配制完成,避免因手法生疏从而不断地调整配制方法,增加不必要的穿刺次数。 

头孢他啶(复达欣)配制指导

img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配药操作,竟蕴藏着这么大的学问。除了胶塞自身材料因素不可控外,配药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针头,提升配药技巧来减少配药过程中胶塞的产生,保障输液安全。


首发于护理时间

最后编辑于 2021-03-20 · 浏览 2492

3 23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