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关注狼疮肾炎,从治疗开始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可享、处处可及—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为了响应这一呼吁,今日我们就来聊一聊风湿免疫科与肾脏较为相关的疾病——狼疮肾炎。
狼疮肾炎(LN)是中国最常见的继发性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由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LN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避免其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然而,目前的治疗策略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近日,期刊J Clin Med(IF:3.303)中的一篇综述,汇总了LN的现有治疗策略及建议,并提出,改善LN的预后或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完善达标治疗,除了临床参数外,还应参考病理结果(如肾活检);2)LN的治疗应从传统的序贯治疗逐渐转变为联合治疗。
LN现有治疗策略及建议
总体治疗策略
LN的最终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和肾脏的长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期目标是尽量完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体征。临床中,LN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其疾病分型(ISN/RPS分类标准)。
现有治疗建议
研究者表示,若无禁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羟氯喹(5mg/kg/d,肾损害严重时酌情减量)可作为LN治疗的基础用药。同时,LN的治疗包括还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
III/IV(±V)型LN的诱导治疗:前期,静脉注射激素(甲基强的松龙500-2500mg),之后转为口服激素(泼尼松0.3-0.5mg/kg/d,4周;第3个月时剂量降至≤5-10mg/d)。整个过程中,患者可联用霉酚酸酯(2g/d)或环磷酰胺(静脉注射)。另一种治疗方案是霉酚酸酯(1g/d)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4mg/d)联用。
III/IV(±V)型LN的维持治疗:在诱导治疗完成后,LN患者还需接受维持治疗(至少3年),在此过程中,III/IV(±V)型LN的治疗方案可在霉酚酸酯(2g/d)/硫唑嘌呤(2mg/kg/d)的基础上,联用羟氯喹和口服泼尼松(2.5-5mg/d,完全缓解的患者可不使用)。
除上述治疗方案外,LN的治疗措施还包括控制血压和预防激素的副作用,如给予患者维生素D3补充剂、鼓励患者适当运动等。
如何改善LN患者的预后?
研究者认为,通过完善达标治疗、将治疗方案从序贯治疗转变为联合治疗,或可改善LN患者的预后。
完善达标治疗
达标治疗是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常用策略。目前,在LN的达标治疗中,蛋白尿指标是主要的临床参数。已有研究证实,LN患者接受治疗1年后,其蛋白尿<0.7g/d,可作为肾脏良好预后的预测指标。研究者指出,在免疫抑制治疗1年后重复进行肾活检可能有助于筛选需要加强治疗的患者,以此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因此,研究者建议,在LN的达标治疗中,除了蛋白尿等临床参数,还可参考肾活检等病理结果。
将序贯治疗转变为联合治疗
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即从序贯治疗转变为联合治疗,并表示,已有研究证明,联合治疗优于现有的序贯治疗。
首个成功的LN联合方案是霉酚酸酯(MMF)和他克莫司(TAC)联合治疗。一项中国的大型研究表明,在LN患者中,与静脉注射环磷酰胺(依据NIH推荐剂量)相比,MMF和TAC联合治疗6个月的肾脏完全反应率几乎高出1倍。但是,该方案可能仅适用于亚洲患者。
此外,霉酚酸酯(MMF)和voclosporine(VOC)联合治疗也显示了很好的疗效。Ⅱ期(AURA)和Ⅲ期(AURORA)试验表明,在LN患者中,相比于MMF单用,MMF和VOC联合治疗效果更好。但是,目前只有短期数据(最多12个月),未见长期疗效数据。因此,VOC和MMF联合治疗的疗效有待长期试验证实。
总结
总体而言,临床中采用现有达标治疗可缓解LN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其进展为慢性肾脏病。此外,在LN的达标治疗中,参考肾活检结果,可能有助于减少由LN进展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数量。同时,最近的试验展现了联合疗法的疗效。研究者推测,联合疗法可能成为治疗LN的新模式。
出处:医脉通风湿汇
参考文献:
1.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组.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9(44):3441-3455.
2.Tamirou F, Houssiau FA. Management of Lupus Nephritis. J Clin Med[J]. 2021 Feb 9;10(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