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常见的厌氧菌

发布于 2021-03-06 · 浏览 2557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北湖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6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etani)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长 4~8μm,宽 0.3~0.5μm。它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泥土、人畜肠道、粪便、皮肤和锈器表面等。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杆菌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和心肌损害;后者是一种神经毒素并导致了破伤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毒素之一,人类最小致死剂量仅为2.5ng/Kg。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为梭状芽胞杆菌类属,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属于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是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受到饮食、药物、微生物、环境因素等影响及自身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时,肠道菌群平衡会遭到破坏,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此时产气荚膜梭菌过度繁殖,使肠道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并产生外毒素。由于该菌存在于人粪及温血动物的粪便内,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指示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鞭毛无荚膜,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海洋、湖泊沉积物以及人畜粪便中。该菌在自然界中生命力顽强,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十年之久,在有氧状态下,一般没有致病性。在厌氧环境下,会分泌一种毒力作用强烈的神经外毒素, 即肉毒杆菌毒素,其毒性超过任何其他已知的天然毒素,0.1-1μg就可以引起人类中毒死亡。


肉毒梭菌常会污染、滋生于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和罐头等食品,又因其芽孢耐热,一般煮沸需经1~6h,或121℃高压蒸汽4~10min才能杀死,易引起食物中毒。目前,在食品行业中,罐头的杀菌效果一般以肉毒梭菌为指示细菌。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又称艰难梭菌,为严格的专性厌氧型细菌,无荚膜,革兰染色阳性粗长杆菌,培养2天后有转为革兰阴性的趋向。主要分布于土壤、水、干草、沙、动物和人的粪便中,此外还大量存在婴儿的肠道中,是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该菌可引起肾盂肾炎、脑膜炎、腹腔及阴道感染、菌血症和气性坏疽等,目前是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之一。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是一种与成人牙周炎关系密切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阴性球杆菌,也是导致慢性牙周炎最为典型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无糖分解特性但具有蛋白分解特性。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于健康人群中,并且被认为是宿主适应性病原体,只有当宿主和细菌之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才能引起致病。同时,该菌也可能参与调节菌斑生物膜的发展,协调和控制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减少对宿主的损害。



志贺氏菌




志贺氏菌(Shigella)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型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耐寒,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但不产气。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可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氏菌四群,共48个血清型。志贺氏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在我国,志贺氏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宋内氏志贺菌引起,经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由饮水、热肉制品等引起。



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是一群杆状或球状的革兰氏阳性菌,因大量乳酸而发酵糖产生命名。其存在广泛,嗜酸性,在pH为3~6的环境中均能生存,是无芽胞杆菌中是耐酸力最强的,一般在厌氧条件下繁殖。该类群细菌分布广泛,动物和人类从口腔到直肠始终都有该菌存在,且绝大多数对动物和人无毒、无害,负担着动物体内重要的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具有抑制病原菌、抗感染、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和抑制肿瘤的发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合成氨基酸和维生素、降低胆固醇、抑制内毒素的生产、延缓衰老等功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57

1 24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