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读书笔记12☞消化性溃疡笔记(持续完善)

发布于 2021-03-05 · 浏览 8141 · 来自 Android · IP 贵州贵州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5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生理解剖

①胃

胃是消化道中最庞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积为1~2升,具有运动、分泌、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每天可分泌1500ml~2000ml胃液。

食管下端近胃贲门处虽然在解剖上并不存在括约肌,但此处有一段长3~5cm的高压区,此处的压力比胃内压高5~10mmHg。在正常情况下,这一高压区能阻止冒内容物道流人食管,超类似括约肌的作用,故将其称为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当食管下2/3部的肌间神经丛受损时,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导致食团人胃受阻,出现吞咽困难、胸骨下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称为食管失弛缓症。

胃位于上腹部,介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幽门区环形肌增厚,在浆膜面可见环形凹陷形成浅沟,其表面有幽门前静脉通过,是为区分幽门与十二指肠的标志。

胃受中枢神经和内在的自主神经双重支配,中枢神经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它兴奋时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和副交感神经(它兴奋时增强胃的运动和分泌)支配胃肠道。“鸭爪支”控制胃窦的运动和幽门的排空。

②小肠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由于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的长度而得名,全长约20~25cm。十二指肠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肠除始、末两端被腹膜包裹,较为活动之外,其余大部分均为腹膜外位器官,被腹膜覆盖而固定于腹后壁。因为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十二指肠整体上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这一小段引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除十二指肠近端的血液供应来自腹腔干的分支外,其余小肠的血液供应都来自肠系膜上动脉。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胆汁和胃液可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小肠黏膜腺体也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其中最主要的是多肽酶(肠肽酶)能将多肽分解为可被肠黏膜吸收的氨基酸。食糜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后,即被小肠黏膜吸收。除食物外,小肠还吸收水、电解质、各种维生素,以及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成人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每天达8000ml左右,因此在小肠疾病如肠梗阻或肠疾病发生时,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指胃粘膜发生炎性缺损,一般到达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一般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男性多于女性。

♢消化性溃疡病因和机制

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与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侵袭用增强或(和)防御能力减强均可导致PU的产生。GU(胃溃疡)和DU(十二指肠溃疡)同属于PU,但GU在发病机制上以黏膜屏障防御功能降低为主要机制,DU则以高胃酸分泌起主导作用。

幽门螺杆菌(Hp)能产生大量活性很高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氨能中和胃酸,从而使这种细菌能在酸度很高的胃内生存,尿素酶和氨的积聚还能损伤胃黏液层和黏膜细胞,破坏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致使H⁺向黏膜逆向扩散,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③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膦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的病人易于发生PU。其中NSAIDs(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是导致PU的最常用药物。

img

④近年来发现,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和肌层中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如PGE₂和PGL₂)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它们能抑制胃酸和冒蛋白酶原的分泌,刺激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使胃黏膜的微血管扩张,增加黏膜的血流量,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维持其完整性。因而能有效地抵抗强酸、强碱、酒精和胃蛋白酶等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致病因素导致黏膜防御与修复异常时就会发生PU可能。

⑤其它如遗传,大量饮酒、长期吸烟、应激等为常见诱因。

♢症状

上腹部疼痛,性质可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消化性溃疡的特点:①慢性过程、②周期性发作、③节律性上腹痛、④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剂缓解。

♢特殊溃疡

①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

②幽门管溃疡:餐后很快发生疼痛,早期出现呕吐,易出现幽门梗阻

③球后溃疡: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放射,易出血

④巨大溃疡:指直径>2 cm的溃疡,巨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位于后壁,易发展为穿透性,周围有大的炎性团块,疼痛剧烈而顽固,多放射至背部

⑤老年人溃疡:常发生在胃体上部、高位溃疡、巨大溃疡多见,需与胃癌鉴别;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疼痛无规律,较易出现体重减轻和贫血

⑥儿童期溃疡:学龄前儿童容易得,腹痛在肚脐周围,常出现呕吐,可能幽门、十二指肠水肿和痉挛有关

⑦难治性溃疡

♢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的部位是胃窦小弯侧及十二指肠球部,特别是球部后部)、穿孔(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GU多发生胃小弯,易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幽门梗阻(痉挛、水肿和瘢痕)、癌变(除十二指肠溃疡外)。

♢消化性溃疡治疗

1)内科治疗

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①药物治疗:奥美拉唑首选。

②根除Hp:一般应在治疗至少4周后复查hp,避免在应用PPI或抗生素期间复查hp出现假阴性结果。

③保护胃黏膜:铋剂(服药后常见舌苔和粪便变黑)、弱碱性抗酸剂(磷酸铝)。

2)病人教育

适当休息,减轻精神压力;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及少饮浓茶、浓咖啡等。停服不必要的NSAIDs、其他对胃有刺激或引起恶心、不适的药物,如确有必要服用NSAIDs和其他药物,建议和食物一起或餐后服用,或遵医嘱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3)外科治疗

多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img

注:图片来自昭昭老师,残胃癌常见术后10年以上(9版外科学p345提到)

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1-03-12 · 浏览 8141

13 299 7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