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治验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的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乳痛、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有密切关系。本病好发于25~45岁之间的中青年女性,且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西医多采用调节内分泌或微创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复发。根据其症状和体征,归于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优势明显。
门成福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妇科临床家,业医6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擅长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兹就门教授辨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整理如下:
01
病因病机
门教授认为,乳腺增生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尤以不孕症患者居多。主要病因责之为内伤七情、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
02
辨证分型
门教授根据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二型。
2.1肝郁气滞证 乳房胀痛,以胀为主,牵及两胁,排卵期及经前加重,乳房肿块可随喜怒消长,或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律,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或见口苦,脘腹胀满,舌质暗淡苔薄黄,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加浙贝母12克、川楝子12克、山慈菇15~25克、鹿角霜12克、夏枯草15克、青皮12克。
2.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 乳房胀痛,经前后加重,多见于中年女性,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方用:滋水清肝饮加鹿角霜15克、山慈菇15~25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
03
临证治疗与用药特色
门教授强调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的病机总归“郁”字,故治疗时解郁疏肝应贯穿治疗始终,遵《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首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肝脾同调之逍遥散加味。肝主疏泄,喜条达,方中柴胡(北柴胡)苦辛,辛散肝,苦降逆;薄荷发散力优,助柴胡疏泄肝郁;白芍柔肝缓急,且可平肝逆,与柴胡、薄荷相配,可以防止其疏散太过,免“柴胡劫肝阴”之弊;枳壳、川楝子理肝胃之气,甘草补中,调和诸药;临证时可辨证加入鹿角霜、山慈菇、青皮、夏枯草等药。
鹿角霜甘平无毒,归肝肾经,功虽不及鹿角,但温而不腻,有活血散瘀之功;山慈菇,甘寒微辛,清热解毒、散结尤佳。现代研究该药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有效成分为秋水仙碱),且多用于乳癌,门教授认为其一可散结,二防止癌变,一举两得;青皮性猛烈,长于疏肝破气,散结化滞;夏枯草苦辛性寒,主要用于清热散结。研究表明,该药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平衡来治疗乳腺增生。诸药相伍,疏肝理气,通络散结。
对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之乳癖的治疗,门教授善用滋水清肝饮,该方出自清朝高鼓峰《医宗已任篇》,功擅滋阴补肾,清肝泻火,为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之化裁方,《中国名医名著名方》在引评高鼓峰“滋水清肝饮”谓方中“取六味地黄丸养阴,山栀降火、柴胡疏肝解郁、归、芍、枣仁养血柔肝,更宜阴虚之郁证”。辨证加入山慈菇、鹿角霜等药,可标本同治,增强疗效。门教授强调,本病治疗当以疏肝解郁,通络散结,调理冲任为法,但临证时不可拘泥,辨证论治乃中医学核心,温阳(制附子、肉桂等)、化痰(清半夏、白芥子、浙贝母等)、活血(丹参、三棱、莪术、炒桃仁、红花等)、清热(黄芩、夏枯草、黄连、龙胆草、川楝子等)等药物当辨证配用以提高疗效。
04
病案举例
4.1赵某,女,汉族,35岁,已婚,开封市人。2014年6月27日来诊。
自述乳房胀痛不舒已二年余,近半年加重,经期尤甚。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效不佳。月经前错4~7天,经量少。末次月经:2014年6月20日已净。带下量多,色黄。夜间难以入睡,饮食尚可,二便畅。乳腺及子宫附件彩超提示:双侧乳腺呈增生样超声改变,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双侧乳腺多发结节,右侧腋窝可见增大淋巴结;子宫前壁肌瘤(30mm×26mm)。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此乃肝气郁结不疏,日久结于乳络而为病,处方以逍遥散加味:
当归25克、生白芍15克、醋柴胡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薄荷6克(后下)、鹿角霜15克、山慈菇15克、川楝子12克、炒枣仁2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鳖甲25克(捣碎先煎)、丹参25克、野菊花12克、生姜3片为引
14付,水煎服。并嘱其畅胸怀,豁达开朗,勿斤斤计较于小事。
二诊7月11日,药后症轻,脉缓和。效不更方,拟上方加郁金15克、制香附15克以增大疏肝理气之力,10付,水煎服;虑其月经将至,将其经期方调整为上方(6月27日方)去野菊花,加益母草25克、枳壳15克。4付,水煎服,以促使经血顺利排出。
三诊7月24日,服药后经期症状明显减轻,患者面露喜色,夜间可安然入睡,彩超提示:双侧乳腺增生样改变;结节未见;双侧腋窝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舌质红淡苔薄白,脉弦细缓。药中病机,守法续调:
牡丹皮12克、当归15克、生白芍15克、醋柴胡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薄荷6克(后下)、鹿角霜15克、山慈菇15克、川楝子12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鳖甲25克(捣碎先煎)、丹参25克、生姜3片为引
14付,水煎服。
后又调理月余,后以上方为基础改丸剂以善后。
4.2冯某,女,44岁,1988年5月初诊。
自述孕6产1,整日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乳房胀痛,经前后加重,两月前能摸到一花生米大小硬块,推之移动,现月经刚过,上述症状明显,乳胀犹存,乃来诊,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此乃肝肾精血不足,乳络失于滋养,法以滋肾养肝,调理冲任。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
生熟地各25克、生山药25克、山茱萸15克、泽泻12克、云苓15克、牡丹皮12克、当归15克、生白芍15克、醋柴胡15克、焦栀子12克、炒枣仁25克、川楝子15克、鹿角霜15克、郁金15克
二诊6月18日,上方加减共服20余剂,昨日月经来潮,乳胀明显减轻,轻微疼痛,乳房肿块消失,拟上方加枸杞子15克续服。
三诊7月11日,经两个月调治,身体状况有明显改善,乳房胀痛轻微。嘱其服1个月的杞菊地黄丸合逍遥丸,以巩固疗效。
本文摘自代珍珍、李志恒等《门成福教授辨证乳腺增生经验》,特表致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