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体制内与体制外之二

发布于 2021-02-24 · 浏览 2548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6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在坛子里,经常看到许多战友对职业规划存在许多纠结和困惑,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的大夫来说,确实问题比较多。

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名大夫的成长周期长,困难多,医路艰辛呐。尤其是在现如今的医疗环境之下,就更加艰难了。眼科专业性强,在综合性医院内,往往都属于小科,被重视的程度不够,大多数医院眼科业务往往不饱和,使得眼科医生的成长就更加困难了。我想这就是许多年轻站友纠结的根源之所在。

近年来,眼科发展迅速,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涌现,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很多医院的眼科发展显得力不从心,也使得眼科界各家医院的发展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各医院之间的软硬件水平差别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身处不同平台的医生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呈现出不同的境地。

体制内国内著名的眼科中心水平高,能力强,但是门坎也高,人才济济,竞争也异常激烈;普通医院的眼科,投入不足,患者少,业务开展不起来,导致许多医院沦为大牌专家飞刀赚钱的定点,成为拉皮条的了,在业务上几乎没有发展,借他人之力,拾人牙慧,赚点小钱,如果是不久就面临退休,如此混混日子也算不错,但是对于一名年轻的医生呢?难道这就是未来?在体制内某些医生拿点药品耗材的回扣,加上一些红包,小日子应该还不错;但是随着药品零加成,耗材的带采政策的逐步实行,加上有关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这些实惠往往大打折扣也越来越少了。更何况这些本来就是拿不上台面的灰色收入,让人心里不踏实。

如果有幸分到一个好的平台,上级医生乐于带教,科室患者多,机会多,那么年轻医生成长起来就幸福得多;但是,行业内都知道,很多上级医生,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愿意培养下级医生,有许多和主任年资相近的医生最惨,被压制一辈子,熬到老大退休时,自己也就差不多了。对于年资较低的大夫,那就要看造化了。我接触过很多同行,有很多人虽然年纪轻轻,其职业生涯注定是没啥希望的,但是多年的温水煮青蛙,那种生活状态让我这个旁观者看着真心捉急!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正如庄子所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许是俺在瞎操心了!总的来说,这种情况在体制内相对较多,毕竟体制内旱涝保收,其主观能动性稍差。

有许多医生纠结体制内和体制外,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有些共性的问题我就不赘述了,首先明确一点,不同的体制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公立医院由于多年的积累与沉淀,管理规范,质控比较好,尤其是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完备,学习的机会及广度比较好,有利于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但是,由于公立医院人才多竞争激烈,不以利于快速成长,专业能力的提高面临诸多困难;民营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近年来发展迅速,它的优势是比较灵活,在硬件的投入上舍得花钱,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在管理和流程、学科建设以及人才梯队往往会有欠缺,尤其是一些高速发展的医院,问题更加突出;正因如此,医院希望人尽其用,尽快挑起大梁,那么对于年轻医生职业发展来说,机会也就多一些,但是事分两面:一方面成长机会较多,而另一方面教学能力不足,除非你运气比较好遇到比较好的老师和平台。我接触过很多医生,总的感觉同样资历的大夫,民营医院的年轻医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迫切性要强于公立医院的同龄人的,但是,往往在民营医院缺乏好的培训体系,所以,以我的观察,那些在公立医院受过良好的基础训练、素质比较好、有一些自我学习能力的年轻人,如果升了主治就更好了,在民营医院成长得比较快,但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孩子,到了民营专科医院,确实存在诸多困难,除非他学习能力超强而且能吃苦才行。

晚来无事,随便码些文字,天马行空,一家之言,与同道们分享,敬请拍砖。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48

10 13 1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