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点!普外科常见引流管的使用tips
引流,可以说是外科医生每天都会关注的事了。不同部位、不同用途、不同性质的引流管都大有讲究,今天就来盘点一下!
一、甲状腺手术的引流
引流方式:橡皮片、3~5mm硅胶管或引流管外接负压球。
拔管时机:引流液明显减少,由深红色转为淡红色或黄色,手术创口无感染或积脓征象,一般在术后24~48 小时,或每日引流量<30ml时,可拔除引流物。遇有较多的血凝块或大量淋巴液引出,创腔有积液征象时,应调整引流,延迟拔管。
二、乳腺疾病手术的引流
引流方式:包括常规手术后引流和乳房脓肿引流。
常规引流:乳癌根治术后应常规放置引流,现常用硬乳胶管,并作负压吸引,至3~5天后每日引流量<15ml 且为清亮血浆样液体时拔除引流管。
脓肿引流:乳房脓肿时,如脓腔较大,最好放置乳胶管,用凡士林纱条从脓肿基底部逐步向外填塞,每根纱条均应引出切口外,防止滑入脓腔深部。48小时换药,改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需注意保证引流通畅使脓腔逐渐缩小直至愈合。
三、胃肠手术的引流
预防性引流要保留至术后7~10天或病人进食后1~2天。
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后,一般不必放置引流。
阑尾手术唯一明确的引流指征是阑尾周围脓肿需切开引流时。
充分引流是处理残端瘘或吻合口瘘的最基本方法。
四、肝脏手术的引流
观察内容:血液、胆汁及腹水等情况。
引流管一般放置2~3天,若引流物≥50~100ml/24小时,应延长拔管时间。
肝硬化病人则应适当延长拔管时间,并做好保肝治疗。
对于肝脓肿引流: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脓肿的大小、数量和位置。在B超、CT引导下行非手术穿刺引流术。
多发性脓肿应将隔通开,以便于彻底引流。
厚壁脓肿,常常在脓肿排空后脓壁在短期内不能自行塌陷愈合,不应过早地拔除引流物,必要时应配合应用抗生素溶液灌洗,待脓腔由肉芽组织充填后,逐渐拔除引流物。
五、胆道手术的引流
常规胆囊切除术后,如需观察出血应用较粗的管子,术后24小时无出血现象者应尽早拔除。
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行胆囊切除术后:多用烟卷、多孔硅胶管引流,渗出不多即可拔除。
T管一般1-2月T管造影后拔除,拔管之前应先尝试夹管。
预防胆瘘时,则应用多孔硅胶管,1~2天无胆瘘即可拔除。若术后发生胆瘘者,需持续引流至瘘口愈合。
胆管切开后和胆肠吻合术后的预防性引流,需一周左右估计切口、吻合口愈合后才能拔除。
胆囊管梗阻伴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作胆囊切开引流(造瘘术),一般引流持续到二期手术胆囊切除时。
六、胰腺手术的引流
胰腺手术后,主要是预防术后胰液的渗漏。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腹腔冲洗,降低胰液浓度。
重症胰腺炎手术后,主要是弥补手术的不足。应用主动引流,加持续灌洗,引流管腔要足够大以保证小的脱落坏死组织可以排出。
七、空肠营养管及造瘘管
空肠营养管一般在患者恢复自主进食且没有消化道漏的情况下可以拔除,可行消化道造影后拔除。
造瘘管一般引流持续到二期手术。
欢迎各位老师补充完善,提出宝贵意见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