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讨论

莱克特医生: (一)根据病史进行系统回顾:
1.循环系统:①阵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心悸+头晕/晕厥;②于1年前有类似低血压症状,有心梗+PCI术史;③存在心功能不全(EF↓+BNP↑);④液体疗法、地高辛强心无效,中等剂量多巴胺(8μ)效果欠佳,低剂量去甲肾(估测0.1μ)可维持但停药不耐受。
2.消化系统:①腹痛+消化道出血;②有糜烂性胃炎史。
3.泌尿系统:①尿痛;②存在CKD。
4.内分泌系统:空腹血糖稍高,甲功、皮质醇(-)。
5.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
(二)病因剖析:
1.低血压的原因?
按休克的始动环节分析:
①循环血容量不足:失血、失液、烧伤等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②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过敏、脓毒症、神经源性、内分泌代谢障碍等所致低阻力性或分布性休克。
③心脏泵功能异常:心肌梗死、心肌病所致心源性休克,气胸、心包填塞、流出道梗阻所致梗阻性休克。
我认为该患者低血压原因是血管阻力异常>心脏泵功能异常>>>血容量不足。理由如下:
a.无明显失血、失液证据,尿量可,经补液处理无好转,BNP升高,低血容量可能性不大,甚至有容量过负荷的可能。
b.既往曾有心梗+PCI术病史,心脏彩超EF降低,存在心泵功能障碍,但并无明显肺循环、体循环淤血表现,因此可能不是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c.强心无用、缩管有效:多巴胺(8μ)主要激动β1受体+地高辛强心无效,去甲肾(0.1μ)主要激动α1受体收缩血管可维持正常血压,提示血管张力低下。

血管活性药作用机制[Cited by 2017 AHA: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
2.低血管张力的原因?
病史不支持过敏、脓毒症、神经源性等情况,重点分析内分泌代谢障碍:
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有允许效应,盐皮质激素有水钠潴留作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导致糖、盐皮质激素缺乏,出现低血钠、高血钾、脱水、低血压等表现,但患者无失盐表现,查皮质醇正常,目前不支持,应进一步查醛固酮、肾素活性等。
②肾上腺髓质功能不全?: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作用于α1受体收缩血管,作用于β1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因此儿茶酚胺不足可出现血管阻力下降、心泵功能降低。
③血管升压素缺乏?: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V1受体,可强烈收缩血管,缺乏可导致血管阻力下降、低血压,但血管升压素AKA抗利尿激素(ADH),ADH缺乏会伴有尿崩,患者病史不支持。
④扩血管物质增多?:如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等。
3.肾上腺髓质功能不全+扩血管物质增多的原因?
嗜铬细胞瘤:《9版内科学》Page 711

4.腹痛、血便的原因?
一开始我也以为和既往的糜烂性胃炎有关,且症状轻微、血便可缓解,因此并无过度关注,重点在罕见的以低血压为特征的嗜铬细胞瘤,然而在《以低血压为特征的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一文中有意外收获,同样伴有消化道出血,是共性还是巧合?

继续以“嗜铬细胞瘤、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出血”为关键词在PubMED中检索,发现居然首例手术切除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是以腹痛为主诉的,并且约有1/3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腹痛、出血甚至穿孔)

(三)诊断及处理:
综上,我考虑患者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并且猜测患者既往应有高血压病史,不排除曾因儿茶酚胺性心肌病所致心肌梗死,随访患者建议进一步查血、尿儿茶酚胺及腹部CT,若出现肿瘤出血、坏死加重则有再次休克甚至猝死风险。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