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泛素化研究用哪个数据库?

发布于 2021-01-31 · 浏览 2747 · 来自 Android · IP 湖北湖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9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泛素化的过程通常是经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进行介导,UPS中含有多个关键的组分,包括泛素分子、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s, E1s)、泛素结合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s, E2s)、泛素蛋白连接酶(ubiquitin-protein ligases, E3s)、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DUBs)以及蛋白酶体。泛素激活酶E1s在泛素化反应的起始步骤发挥作用,它可以结合并激活泛素分子。泛素结合酶E2s是泛素化反应的中间酶,被E1s酶激活的泛素分子可以与E2s上的半胱氨酸位点结合并形成硫酯键,随后与泛素蛋白连接酶E3s相互结合并将结合在自身的泛素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上,完成底物蛋白的泛素标记。在整个泛素化过程中,泛素蛋白连接酶E3s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靶蛋白质,将泛素分子转移到底物蛋白上。说到这里是不是有小伙伴已经感觉到眼花缭乱了呢?总而言之,大家认识到泛素化是一个沿着E1s--E2s--E3s酶发挥作用的过程就好了,而去泛素化酶DUBs则可以移除蛋白质上的泛素化修饰,进而改变蛋白质被降解的命运。

类泛素化过程 (ubiquitin-like conjugation),它在细胞内的反应过程与泛素化非常相似,只是参与反应的是其他的小肽分子(非泛素分子),通过类似的E1s/E2s/E3s 被修饰到靶蛋白上,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sumo分子、NEDD8分子等。类泛素化由于与泛素化的反应过程相似,将在iUUCD数据库的使用介绍中一并说明。泛素和类泛素化(UB/UBL)调控多种细胞反应,包括蛋白质的降解和转运、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以及DNA的损伤修复。泛素化的功能失调则会引起多种机体病理变化,包括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心脏疾病等。在这些过程中,除了前文介绍的这些酶和效应蛋白,许多带有UB/UBL结合结构域(UB/UBL binding domains, UBDs)或类泛素结构域(ubiquitin-like domains, ULDs)的蛋白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iUUCD数据库全称为integrated annotations for Ubiquitin and Ubiquitin-like Conjugation Database,主要聚焦于蛋白质泛素化及类泛素化数据的整合,目前对所有用户免费使用。网址:http://iuucd.biocuckoo.org/

iUUCD数据库由华中科技大学薛宇教授课题组构建,早在2013年他们就开发了iUUCD数据库的前身----UUCD 1.0,其中包含了70种真核生物738个E1s, 2937个E2s,46, 631个E3s以及6647个DUBs。几乎同一时间,Hutchins等人构建了DUDEdb数据库,从50个基因组中鉴定了35, 228个泛素化酶(ubiquiti-

nating enzymes,UBEs)和DUBs,并分析了真核生物体内泛素化系统的进化史。但是UBDs和ULDs蛋白并未囊括在其中。哈里森等人于2016年首先构建了UbSRD数据库,包含了509个含有UBL结构域蛋白质的3D结构,而UBDs和ULDs蛋白同样未纳入其中。因此,更新后的iUUCD数据库提供了更全面的资源,包括已知文献报道的27个E1s、109个E2s、1153个E3s、164个DUBs、396个UBDs以及183个ULDs,并将其分别分为了1,4,23,8,27以及11个家族。值得一提的是,iUUCD数据库额外从其他68个公共数据库中整合了这些蛋白的详细注释。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47

回复60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