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坤义——内镜下注射治疗内痔操作方法与技巧


痔疮在临床工作中是一种多发病及常见病,那什么是痔疮,首先通过下文先做一简单了解。痔疮是肛门直肠末端及肛管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齿状线是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由肛窦和肛柱组成)线;内痔:齿状线上,表面有黏膜覆盖;外痔:齿状线下,表面有皮肤覆盖;混合痔:内、外痔同时存在且连结在一起。

内痔的分期:I期:以无痛性便血为主,无脱出。Ⅱ期: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伴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Ⅲ期:便时带血或滴血,伴内痔脱出,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内痔脱出,须用手回纳。Ⅳ期:内痔脱出不能回纳,以嵌顿痔多见。
几期内痔?

那么了解过痔疮的成因和分类后,在了解一下痔疮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各类痔疮膏剂及栓剂,适用于早期痔疮的保守治疗。
2:外科手术治疗:痔上粘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ST)、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M术),弹力线套扎术(RPH)。
外科M—M术


3:注射治疗:常用于早期内痔,常用的药物有,消痔灵,聚桂醇,芍倍注射液,鱼肝油酸钠等。由于齿线上属于内脏神经支配,注射后几乎无疼痛感,解决早期内痔症状效果也较为理想,也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早期内痔治疗的首选方法。
经肛门镜下内痔注射

早期注射疗法以外科经肛门镜注射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诊疗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早诊早治及微创快速康复的诊疗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内镜下的诊疗技术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突破于发展。特别在无痛内镜检查的开展,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做为内痔的治疗方法,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接下来咱们通过案例了解一下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注射内痔的方法与技巧。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是一种内痔微创治疗技术,可以在无痛肠镜下检查完成,排除消化道肿瘤,IBD等疾病后进行注射操作。目前注射药物首选聚桂醇。
操作方法:注射前检查注射针是否通畅,内镜吸引,注气注水按钮及螺旋操作是否正常。
常规指诊检查,排除肛周脓肿或粘膜下脓肿等注射禁忌症的存在。
肠镜或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进入肛门后,充分注气暴露视野,充分冲洗清理术区,保持术野的相对清洁度、减少感染风险。正确寻找齿状线,正镜或倒镜后确定痔核基底部或顶部注射点(尽可能把痔核注射点调整在6点位方向),聚桂醇(建议每10ml聚桂醇原液中加少许美兰(起显色作用);注射点位于齿状线以上痔核区域,直视下斜面进针,注射深度不易超过粘膜固有层;每注射点注射0.5~2ml聚桂醇,边注射边退针(建议选胃镜带透明帽注射,方便倒镜操作),以注射后痔核呈水疱状饱满度为标准,若痔核较大可采用柱状注射多点给药,即先痔核顶端,后注射痔核;以达到更好的上提固脱效果。
案例一
调整注射角度见痔进针

稍退针给药

显色为量

饱满为度





注射经验技巧
若注射后粘膜隆起不明显,注射阻力较大时可能为注射过深,应稍退针后给药,若注射时液体溢出较多,注射粘膜隆起不明显,则可能为注射过浅所致,可稍进针后给药。当注射操作不熟练时可根据上述情况做灵活调整。
注射结束后如注射点出血予以透明帽或鞘管压迫10~20秒止血。注射结束后宜尽量充分抽吸气体,避免术后腹胀及减轻便意感。
术后处理:
(1)术后避免剧烈活动。
(2)术后三天少渣饮食。
(3)给予润肠通便药物、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预防抗感染。
感谢我的老师唐贻恒教授的指导和经验分享
最后编辑于 2021-08-30 · 浏览 1.3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