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解析近十年尿路感染抗菌谱变化

发布于 2021-01-27 · 浏览 2559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近十年来,尿路感染的致病菌谱出现了明显变化。


第一,ESBL 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比例升高,这与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有直接关系。

近十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稳定在 60%-70%,没有太大变化。

左氧氟沙星对于大肠埃希菌的 MIC 值维持在 32 左右,整体变化不明显。


第二,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越来越多,作为尿路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甚至产碳青霉烯耐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比例越来越高。

临床上经常培养出全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导致抗菌药物的选择非常被动。


第三,越来越多的肠球菌感染出现在泌尿外科病房,包括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肠球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屎肠球菌对碳青霉烯也耐药,这对于临床上「二代不行换三代、三代不行换碳青霉烯」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挑战。

如果患者应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近 1 周仍然发热,应考虑肠球菌感染。


总之,ESBL 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比例升高、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增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比例增加是近十年尿路感染致病菌谱的变化特征。

卫生部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物管理和攻克耐药行动的文件显示,加强三代头孢菌素的管理后,近两年 ESBL 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比例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一个局面。

我们希望看到耐药比例的下降,敏感率的升高,让我们有更多的抗菌药物选择。


previewplay video


欢迎来贴,分享临床上尿路感染抗感染治疗的病例,或者讲讲在临床上你对抗菌药物的选择。

如需了解更多尿路感染的致病菌谱变化,点击解析近十年尿路感染抗菌谱变化」。

最后编辑于 2021-01-27 · 浏览 2559

1 46 1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