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五运六气的智慧!
人体能量循环体系
外界环境与人体内环境存在能量交换,那么环境能量状态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为昼夜的节律性和气候的节律性,人的生理状态是否变化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同季节人的生理状态和运行规则是不一样的,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从女人思春,男人悲秋,冬季交感神经兴奋,夏天中暑等现象证实了这点。这是中西医体系的根本区别。在西医里人只有生理指标,它的前提就是人不会变化!
生命最大特殊性是,它是一个不断产生能量,并进行传导、消耗的动态体系。它不能完全按照西医的办法研究,作为能量体,生命就是不断维持能量性存在的过程,也是在维持能量生产的延续性,它是如何实现呢?就是能量处于不断传导过程中,我们姑且按照中医的说法称它为能量循环系统,五运六气就是能量循环系统的智慧!也是研究动态平衡与能量波动的基础理论。
1、为什么会存在能量循环系统?
身体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生理各器官及细胞都存在于恒动之中。人体动态机制主要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的,之所以称为动物,就是因为它的运动性。植物的运动循环取决于气候,动物则不同,不断的迁移,气候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还要进行寻找食物,并且输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量,生存特性决定了人体不得不动,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来历。这种规律性变化直接导致能量循化的产生,以产生相应的适应性。
如果对以上理论不认可,那么我们做一个假设,把人体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人始终待在一种环境下会是什么样?这样的情况下,人更容易生病,典型案例就是空调病。经常看到有些人家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漏风,冬寒夏暖,小孩也照顾不周,衣物穿着也不是舒适的,这样的小孩反而不容易生病的。而有些家庭对小孩照顾的比较周全,冬天怕冷着,夏天怕热着,小孩反而容易生病。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没有顺其自然,冬天穿的太暖并不是好事情,中医有一种病就是厥症,就是与气候异常的身体状态的意思。
这里有一个前提,单纯的能量现象是不能够形成生命的,例如火光就是一种能量扩散,都是昙花一现,然后就消失了。多种能量的相互转化构成循环转化系统,也就维持了一种可持续化发展模式,也就是在动态变化中取得延续。多种能量构成是能量传导的根本性原因。
2、循环系统的构成
循环是如何构成的呢?生命是一种能量体,有三大能量构成,循环系统就是几种能量体系的相互转化,热能、生物电能、胆碱能,热能~胆碱能~生物电能~热能….不断循环,产生了活化~转化~固化~活化….的转化机制,这就是人体的循环过程,几者循环补给,相互影响。
循环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三大能量体系的平衡,这是生命系统的目标,构成DNA的失性复性平衡。也就动态与稳定之间的平衡,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主体上是在寒性能量与热性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是中医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这个过程提出一个课题,药物在人体内发生循环作用,任何单纯性的用药都能造成有害作用,导致人体的循环失衡,也就是五运六气所讲的太过的情况,也可以认为理论上所有药物都是毒药,不仅仅是马兜铃酸、砒霜,现代药理学在这点上似乎有不妥!
3、循环系统对人体的意义
生命诞生的一个必要要件就是能量节律,这保证了能量循环诞生,生物钟的形成就是依赖于能量循环体系。依赖于物质比例,转化效率会产生节律反应,就形成的生物钟。也就是能量节律引起了能量现象多元化,也就是说生物钟控制不在人体,而是在外界环境。
生命的能量体与外界的能量水平存在着交换,而各种能量波动是规律的,他们的能量波动伴随着各种生理状态的调整,例如,中午最热,对热能的增强最强,日晡潮热,日哺时热能是增加的,在傍晚,伴随着肾的能量波动,糖皮质激素是减少的。凌晨三点,糖皮质激素又增加起来的,这些就是能量波动的规律被中医形容为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不同能量强度的转换的问题,就是某一段时间,某一种能量形式占据主体地位而已,水往下流,主体地位的器官部位是向外输出的,似乎像流水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生物钟取决于外界环境变化,但能量内部传导和内部能量平衡状态会影响生物钟。一些能量体系失衡的器官会影响生物钟,这是失眠和嗜睡的原因。
五运六气最大的贡献就是能量循环体系与能量波动理论,他们各自有相互制约和促进关系,不同阶段的能量波动会产生循环体系的障碍,中医就是利用这些障碍来解决各类病症。
例如肝的作用是转化作用,在活化和固化之间切换,它的能量波动在酸碱度上波动,它的能量水平高,胆碱酯酶、转氨酶升高,胆碱也升高的,它的能量水平低,谷氨酸及天冬氨酸是升高的,酸性是升高的。
脾胃的波动在热能上的波动,分泌物质的变化在于物质活性上的波动,它的能量升高指标是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能量降低的标准是胰岛素升高。
肾是生物电能上的波动,分泌物质在于物质多少上的波动,能量升高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能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升高。
4、营卫生会是怎么回事?
中医形容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就是循环过程意义,虽然五行相生相克比较笼统,但在大的属类方面有可取之处,以后能量循环转化系统会不会调整,这里我没有想好,根据器官的种类基本可以判定,也就是这几大类,顶多是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的几者转化规律归纳而已,而这是能量结构基本构成特点之一。
营卫生会就是寒热转换过程,进食后在胃部转化热能,活化食物,热能转生物电,生物电产生思维,催生运动,形成获取食物的生成能力,然后在进行热能生产。这是一个循环补给的过程,也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所在,这种循环能量体系能够为医学带来很多新的视角。
而中医对能量进行了划分,卫气与营气,一个主外,是由肾上腺素、醛固酮、前列腺素等构成的体表系统,一个是由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形成的内部系统,内部系统主要是热能系统,体表系统主要是生物电系统。这在病症表现上展现不同的特性,内脏一般感觉不敏感,体表感觉更加敏感。按照中医营卫循行的意思,白天卫气循行(作用于)体表,晚上行(作用)于内脏,补充内脏能量,营气即血液热能,始终循环在体内,每天循环一遍。保证传导机制正常,也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一旦出现有器官没有能量供应,或者能量供应失常,就会出现疾病。例如脂肪肝、肌无力导致肌萎缩。
内部以热能为主,外部以电能(寒性)为主,这种差异可以从各种现象反映出来,体表起自外胚层,这种体表的构成方式存在很多的特殊性,也就是寒性能量,能够在20度的气温下生存,没有障碍,而内脏则不行。也可以这样认为,体表脂肪分布也是有合理性的,体表毛发也是有合理性的,毛发就是静电生产机制,
大量证据表明,脂肪分解生热与生物电能有关,其中就包括棕色脂肪组织的寒冷分解,库欣综合症、肌萎缩等,而脂肪的体表分布也展现出体表的特色,所以肥胖的直接原因就是生物电能衰弱。毛发也是热能过剩导致的热解。
5、影响能量循环的几种因素
人体转化顺畅会导致各个能量体系都能够高效转化,没有相关的废物产生,不会产生脂肪堆积等等。这个转化器官在于肝,而肝是一种转化器官,也是分化器官,一旦肝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上热下寒(厥阴病的主要特征),因为转化失利,这在西医里是胆固醇、胆汁酸、胆碱、谷氨酸等的转化效率问题,例如胆碱酯酶升高,会增加热量,但胆汁酸等疏导不利,就会产生肝气郁积,这就是肝的意义。
即使是细菌,也是破坏了能量循环系统,阻滞了转化,如果这种循环系统能够顺利进行,那就是带菌生存。同时人自带消灭细菌的方式,就是热能体系,热解细菌是人体主要免疫机制,这在脾里属于二次消化,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扶正固本的意义。所以,白细胞的增多并不代表炎症,更是代表消化系统的启动,细菌更加带有固化的特色。
6、能量体系构成的主导因素
人体三大能量体系,生物电能体系解决的是咸水波动,胆碱能解决的是酸碱波动,热能体系解决的是糖氧波动。他们分属不同的器官,也具有不同的机制,这要进行准确的分析。
最著名的酸碱体质之争,一直是百年疑案,在能量医学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是错误的,这个争论只是在胆碱能体系中,而且人体最好的是酸碱平衡,这与Tm值有关,这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体几大分部,几类能量稳态,几类运动形式,各有各的运动特点,酸甜苦辣咸,各有所爱,各有所厌,这就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药都对所有器官都有益,也不存在对所有器官都有害的药物。药物归经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药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都有明确的归纳,这是中医的优势。
7、循环系统构成了生命修复系统
人体的各种物质处于循环过程,这是能量作用使然,这包括血液的不断更新,也包括其他的东西不断更新,五运六气就是一种循环作用机制。这构成顽强的生命力,也构成了人体自身的修复系统。以保证人体的持续更新,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活力进行生存。
人体属类管理是各种比例指标的管理,理论上说,没有任何病症的病灶,都是起自全身的影响(外伤除外)。只不过这种全身性影响的内在原因需要进行研究确定。这在具有并发症,大面积病灶等疾病的归类治疗上具有前所未有有的优势,一反现代医学的局部治疗的思维,如何建立这种整体性治疗方案就不是靠解剖学能够研究的,也不是适合胚胎学,要对人体的整体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这就是逻辑能量学的优势。这种属类管理,就是循环体系性的治疗方案。
举个简单例子,糖尿病的高血糖到底是好还是坏?用指标一分析,血糖高的人容易生病,那么血糖高的人不好。似乎是合理的,仔细一想,这是错误的,高血糖就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如发高烧一样,如果阻止高血糖,就如同饮鸩止渴,加速人体病情恶化。所以我十分不提倡降血糖药。降血压也是,很多的降压药会造成骨质疏松,这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强行介入。
8、假设没有能量循环系统会怎么样?
很多人把物质和能量混淆起来,认为能量就是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能量。在能量医学里,能量与物质就是分开研究的,事实上存在着这种情况,人与环境就是能量性交换,也存在物质性交换,能量性交换就是气候性影响,光和声波的影响等,而能量性传输就是人体运行规则之一,他们可以传导。
假设没有了这种传导会怎样?肌萎缩就是典型病例,肌无力导致肌萎缩,这是能量传导影响物质结构的力证!这种情况发生在与环境隔绝或者太空失重状态,为了避免肌萎缩,宇航员需要进行肌肉训练,避免肌萎缩,太空的锻炼就是促进能量循环的方法。
而这种锻炼对于神经嵴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神经的分布是肌肉保持正常形态的必要条件,神经损伤直接导致的是肌肉萎缩。这是破坏能量控制系统导致的,而针灸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能量循环,这也是能够治病的机理。
以上内容大致反映出能量循环系统的能量波动。人就是在能量循环中得以延续、生长发育、衰老。掌握了能量循化系统。这个变化规律在临床将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