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WB快速上手,细节注意点及数据处理方法
详细的实验Protocal附文末,请根据实验室的试剂盒进行合理调整,文未有彩蛋!

基因表达的完全产物是产生相应的蛋白质或酶。因此检测蛋白质是测定基因表达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方法之一,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多种多样,除ELISA法外, 也可用与检测DNA和RNA相类似的吸印方法。前两法有"南”和”北”之意,故本法遂被延伸称为Western (西)印迹法, 该法能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出与专一抗血清结合的专一性蛋白质。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分辨出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并与第一抗体共孵。再通过二抗结合一抗,显影液孵育,观察蛋白质表达量。

Western Blotting,即免疫印迹,是通过电泳分离目的蛋白质,进一步通过抗原抗体的结合来检测目的蛋白质表达情况的技术,它结合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广泛地应用于检测特定基因表达产物的正确性,或者比较表达产物的相对变化量。
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泳将样品的蛋白组分开,然后将电泳后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至载体膜上,用封闭试剂封闭载体膜.上未吸附蛋白质的区域,最后通过免疫学检测来分析特定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下面,我简单向大家介绍WB步骤的操作原理,有了基础的理解后,再上手就比较容易。

首先,从样本(组织或细胞等)中提取蛋白质,根据检测的目的蛋白的特性,判断是否加入特殊的试剂(如磷酸酶抑制剂)等,常规加入的是裂解液和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目的是裂解样本,并抑制裂解出的蛋白酶解,蛋白需要低温保存,所以在提取蛋白质的过程中要注意冰上操作,离心机提前预冷等操作。细胞中皿可以分一半取蛋白质,一半取DNA,提蛋白质前,要把细胞离心管中的胰酶吸干净,避免降低消化效率,而组织只需要一小块, 但如果是皮肤,肺等质地坚韧的组织,需要匀浆彻底,超声波匀浆或者组织匀浆器都可以。通过这些步骤就获得了样品的总蛋白质。
接着,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开样本中总蛋白。在电泳前,我们要先对上样蛋白质进行均- -化,也就是,上样量要一致,通过酶标仪(BCA法) 或者NanoDrop测定不同的蛋白质浓度, 计算上样量(一般按最低浓度的算,低浓度的样品,需要的体积就大),- -般总上样量20-30ug即可,保证上样的样品间,体积一样,量一样。蛋白质带负电,在微观下有孔隙的凝胶中会向正极移动,但总样本中的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因此移动速度不同,我们先将样品总蛋白质压缩到同一起跑线,再变换电压,让其分离,为了能让这些蛋白质更好地在凝胶电泳分开,要先将蛋白质变形成为一级结构,并加入Loading Buffer, -是帮助观察 蛋白质样本条带移动到哪里,二是加样时,能够在电泳液中沉降下去,形成好看的样本条带。根据样本数和上样量要调整不同的梳子进行配胶,胶一般提前配好,可以浸在电泳液或者纯水中短期保存。
既然通过电泳分离,就要知道,目的条带的位置,因此,跑前应该确定目的蛋白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Marker和内参,配置合适孔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参可以看看之前师兄师姐跑这个分子时用的什么内参,也要注意合理选择,不要离目的太近或者太远,同时,内参应该与研究分子无关,如超增强子可能会调控18S等内参,这时候用18s跑RT-QPCR和WB的结果就不稳定。


当目的条带分开了之后,我们再次利用蛋白质带负电的特性将其转移到特定的膜上,通过膜这个载体,进行后续的表达量检测。膜相当于有孔隙的一个个格子,把蛋白质转移进去,因此膜需要加入甲醇中激活,并浸入纯水中去极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 转膜时间和条件不同,需要根据实验经验进行调整,转膜也分为干转和湿转。下图为典型的湿转中三明治的结构。转膜完成后,要记得标记正面(蛋白面)和负面,这在孵育和洗膜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再检测蛋白质表达量前要先进行膜的封闭,把膜中没有转入蛋白质的部分,用封闭液填充,常用的是5% Milk (TBST),牛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以很好地封闭膜,封闭完成,洗去多余的牛奶,洗膜时,蛋白面朝上,封闭时间和洗膜时间都需要注意,然后进行一抗孵育,让一抗和蛋白质充分结合,蛋白面朝下孵育,充分浸入一抗中,一抗可以用牛奶,TBST或者一抗稀释液进行稀释,不同的稀释方法,有各自优势劣势。一抗孵育完进行洗膜,洗完膜,通过二抗与一抗的结合,来观察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主要二抗孵育后洗膜的时间和摇床速度,如果出现背景脏或者白膜要综合自己的操作去分析问题。
最后就是数据处理了,我把数据处理分为三步,分别是

详细的处理步骤就不在文章里赘述了,已经整理成WORD,步骤详细,可以快速上手,包括处理软件lmageJ也打包在里面。
收藏+关注,私我要详细实验Protocal以及操作视频,帮助你快速,上手,聪明的人一看就会!
各位站友可以将遇到的问题留言在下方,- 起交流。祝大家实验顺顺利利! 2021, "牛"转乾坤!
本期原理图片为引用,出处见文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