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报八次体温,真正有体温计的人有几个?
河北疫情一来,看到朋友圈都在发的一个段子。
说2020一年都在喊加油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大连加油、北京加油、、
没想到喊着喊着
自己进了决赛圈了、、
从2020年初疫情开始时,就要求填写各种表格,落实流动轨迹等等等等。等到常态化防控以后,还需要每天上报一次体温、打卡一次所在位置。每天打卡所在位置已经让部分人感觉到不舒服了,好似被监控的感觉。
但等到现在河北疫情一来,现在的我们又开始无比怀念那个一天只需一次打卡上报的日子了,现在每天需要上报体温4次(共两个部门管着,一个部门上报2次),打卡所在位置1次,落实中高风险接触史1次,再加上钉钉打卡2次,总共正好8次。
但实际呢,上报的体温是真正量过的?每次都在36-37.3之间选个数,还要想着别和前一次的重了。别说量体温了,真正有体温计的人有几个,我有一支水银的体温计,但你要我现在找出来,我还真不一定能一下找到,水银体温计量一次体温5分钟,恐怕谁也不会去真的量完体温再上报。红外的体温计倒是能即刻出来结果,可我看了,就门口保安大叔手里那支处处透着廉价塑料感的体温计,在网上还要100+块钱,能够配备的个人更是少之又少了吧。
这种现实想必也不止我们一处,收集数据的上级又能不知道?但上级即便知道大家的体温数据都是怎么来的,还是每天乐此不疲的要求大家上报,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每天的体温上报、疫区排查,更像是落实责任,把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变成个人承诺的责任,增加了基层的负担不说,这其后真正对个体的关心的又能有多少呢?
体温上报、流调排查可以有,但能不能不要搞这么大排场,是个上级就来让底下的人上报一次,每天上报这么多次,还是次次都让你把家底交待清楚那种,真正体现上级关心的措施却没有多少。
所以我建议:
1.能不能让上级之间建立数据互通?减轻一下每天这种真实性存疑的多次、重复上报。措施的话,比如“河北健康码”现在就是每天打卡才能够显示,当然,一定还有更便捷的措施,回帖里看大家的
2.能不能真正有点体现关心的措施?发放一线补贴就不说了,我们专硕在医院打个疫苗到现在还没影,发了补贴又能到谁的口袋。就说点基本的,能不能给大家发点防疫物品?口罩?手消剂、洗手液、湿巾,还有连花清瘟胶囊哈哈哈。。还有更基本的,比如公众场所放瓶手消剂,现在是在防疫帐篷里能见到手消剂的机会都少了,公共水池边上放点洗手液,曾遇到医院的一个科室,还在水池边(当然是医办室内部)放了护手霜,这护士长真的是有心了。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心,这些体现关心的措施可以有很多很多。甚至我想到一点,是不是可以在防疫帐篷卖口罩,每天多少人在门口因为忘带口罩进不去而耽误事(现在防疫收紧了不戴口罩的人明显少了,但还是有的),甚至与防疫人员争吵,口罩卖1块钱一只,我想一定会有人买吧,这样是不是还能cover一下防疫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