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冥想):对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的影响(Front Psychol/2020)
宁静的分子:禅定(冥想)对基因表达、表观遗传的影响
- Front Psychol. 2020 Aug 11;11:1767.
- Molecules of Silence: Effects of Medit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and Epigenetics
1)摘要:
许多研究一致地证明了:环境刺激与生理反应和认知反应之间存在表观遗传联系。
表观遗传机制代表了一种无需调节DNA序列即可实时调节基因活性的方法,从而使基因组能够使其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生活方式,行为以及静坐和动禅正念活动的实践等因素,已被证明是环境丰富化的重要手段。
据报导,这种方法包括正念冥想,内观,瑜伽,太极拳和Quadrato运动训练,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实际上,它们可以被认为是情绪和注意力调节活动,通过引起更大的内在宁静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意识。
因此,内在的宁静可以缓解压力相关症状,因此可以被认为是抵消过多的环境噪声负面影响的强大工具。由于所有这些积极的结果都依赖于生理和生化活动,因此最近开始研究受不同思想习惯影响的分子和表观遗传机制。在这里,我们回顾了一些发现,这些发现可能使我们能够揭示特定实践影响幸福感的机制。
2)所总结的被研究过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的结果:

3)结论与观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变化是压力环境作用在基因组上的关键机制,可导致稳定的基因表达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从而介导适应不良的反应。
另一方面,冥想的自愿练习可以是被认为是环境丰富化的一种形式,相当于积极的外部刺激。因此,了解冥想是否可以引发表观遗传事件从而能够预防疾病并促进健康,是很基本的。
与应激相关的表观遗传失调的标靶,包括以下信号途径中的基因:糖皮质激素信号传导,血清素能信号传导和神经营养蛋白。
令人惊讶的是,冥想练习似乎作用在相同的基因靶标上,例如:FKBP5、SLC6A4和BDNF,以促进内分泌、神经元和行为功能。这提示,通过冥想达到内在的宁静状态,可以预防或逆转有害压力环境的影响(请参见表1)。
但是,尚不清楚:压力和冥想是否已互相拮抗的方式作用于共享的表观遗传机制上;并且由于相对该领域的新颖性,冥想活动在分子和表观遗传学上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因果关系。可以想象,通过改进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和应激反应途径,通过促进神经可塑性,进行多种冥想可能影响节能机制,促进体内平衡,并增强相互的身心放松能力,对心理学有积极的影响。
我们若要确认特定的、与内在的宁静状态相关的表观遗传标记,还为时过早;但迄今为止进行的开拓性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值得进一步探讨。更多以表观遗传学为重点的研究,将了解冥想技巧作用机制的细节。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这些(冥想)技巧及其分子和表观遗传基础,将使我们更加可能将它们介绍为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