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发布于 2021-01-10 · 浏览 6700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1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首先要明确诊断

要认真严谨的采集病史,进行躯体检查和精神状态检查,既不能忽视患者的抑郁症状,也不能因为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有突出的抑郁症状而简单的诊断为抑郁症,因为还有其他障碍可以产生抑郁症状。

(二)判断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

对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判断至关重要,关系到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否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以及是否需要终止工作等。判断其严重程度主要从症状是否有幻觉、妄想,工作、生活能力是否受损,病程长短,以及自杀的危险程度等方面评估。

(三)初步分析病因

应常规了解患者的工作、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生活状况和躯体健康情况,对每一病例,尽可能的找到疾病的促发因素和人格因素,对于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四)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抑郁症有很多方法,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生物治疗(药物治疗和电痉挛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两类。抑郁症在不同的发病阶段,特点各异,需要根据其发病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前驱期:在发病前数日、数周或更长时间,患者已经出现较轻微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症状,但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此时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抑郁症状的加重,阻止抑郁症的发生。只要明确了抑郁症的前驱症状,应立即给予药物及心理方面治疗,如果症状较轻,病因(诱发因素、人格因素)明确,可考虑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果症状较重,则应该以药物治疗为主。

2.急性期:此时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快缓解急性的抑郁症状,因此应尽早使用抗抑郁药,并注意监测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电痉挛治疗(ECT)。此时应用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治疗主要是减少应激性生活事件,提供健康教育,以辅助药物治疗的应用。

3.恢复期:此时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改善症状,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社会适应能力。如果抗抑郁药已使病情缓解,应连续使用同剂量药物3~6个月,再考虑减量维持治疗。在本期使用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起到减少应激反应,增加社会支持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在本期如果过度逼迫病人去完成高水平职业工作或实施社会功能,可能有增加抑郁症复发的危险。

4.康复期:此时治疗的目的是保证病人维持和改善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使症状得到有效治疗,并继续监测治疗不良反应。此时应该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果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就应该针对不良反应与复发风险二者加以权衡。并且要定期复查和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前驱症状和行为,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干预,防止复发。

(五)适时的评价疗效

进行疗效评价,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增加依从性,另一方面对临床医生制订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常用的疗效评定工具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等。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对症状变化较敏感,故经常选用(详见本书有关章节)。

(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于心理治疗来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进行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药物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增加依从性,保证正常服用药物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哪种治疗模式,要征得患者同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700

回复45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