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男
患者性别:62岁
简要病史:
以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病程5 年余。
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为异常,表现为言语减少、但常自言自语并说谎,对亲人过世无悲伤情绪,反而出现高兴、嬉笑等表现,在家待不住,脾气明显暴躁,睡眠减少,个人卫生差。
3年前出现严重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与邻里关系差,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反应慢,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尤近记忆力明显。不伴言语含糊、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抽搐等其他症状。
1年前,患者被送至精神科门诊,诊断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调节障碍和回避人格。
本次来诊,已发展至完全不注重个人卫生、不换洗衣物、抢食猫狗粮,不能理解家人讲话、与家人交流明显减少,不会做家务等。
既往史: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
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近记忆力下降、计算、理解、判断、时空间定向、人物定向力下降;未见舌肌萎缩、舌肌颤动,余未见异常。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尿、粪便常规、生化全项、叶酸- 维生素B12、凝血功能、甲功全项、肿瘤标志物、风湿免疫、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抗核抗体谱、同型半胱氨酸均基本正常。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均阴性。血清蛋白电泳血清IgM异常。
脑脊液检测:压力140mm H2O,常规、生化指标正常范围,病毒全项(Torch8 项)正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24h IgG 鞘内合成率均正常、寡克隆区带(-)。
神经心理学评估: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16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11 分, 画钟试验:2 分, 即
刻记忆:24 分,延迟记忆:8 分,波士顿命名:1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40 分, 神经精神量表:11 分,轻度行为异常评估量表:50 分,额叶行为评定量表:33 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1 分。
头颅结构MRI T1 像表现为典型的双侧基本对称的额、颞叶萎缩。

非药物干预措施是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定锻炼计划、改变家庭环境、加强监督、理疗、技能训练、言语治疗、行为矫正技巧、照料者支持和临时看护。
随访2年后,患者死亡。
尸检结果:大脑额叶和颞叶萎缩(图A)。额叶和颞叶的冠状切面(图B)显示严重萎缩,同时伴有脑室扩张。冠状切面(图C)显示颞上回和额叶后部严重萎缩。

低倍和高倍镜下(A组和B组)下额叶皮质显示皮质的海绵状细胞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丢失。由于轴突变性,在下面的白质中也有髓鞘染色丢失(图A)。可见一个残余的皮质神经元(图B,箭头)。高倍镜下海马齿状回(图C)显示大量圆形嗜酸性细胞质内含物,称为Pick体(箭头)。海马齿状回免疫组化染色(D组),Pick小体tau阳性(棕色)。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海马旁回的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为E组和F组)显示大量圆形tau阳性Pick体和营养不良神经突起(F组,箭头)。高倍镜下扣带回的免疫组化染色(图G)显示tau阳性神经元肿胀,称为Pick细胞(箭头),以及圆形tau阳性Pick体。

最终诊断:Pick病
额颞叶痴呆的术语随时间推移有所演变。Arnold Pick于1892年首次报道了一例进行性失语和局灶性额颞叶萎缩的患者。Alois Alzheimer后来将这种疾病描述为“Pick病”,因称为Pick小体的独特圆形、银染包涵体而命名。随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很多临床诊断为Pick病的患者尸检并没有Pick神经病理改变,因此,现在Pick病是病理学诊断,而非临床综合征。
现已公认,术语“额颞叶痴呆”涵盖3种临床表型: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和2种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即非流利变异型和语义变异型。历来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也称为“额颞叶痴呆”或“额叶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而语义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称为“颞叶变异型额颞叶痴呆”和“语义性痴呆”。非流利变异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也称为“失语法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的第3种变异型,即logopenic变异型,通常伴有阿尔茨海默病理学改变,并不包括在额颞叶痴呆的3种临床综合征之内。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