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颅内出血一例
24岁孕妇,孕23周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脑室周围片状高回声。








讨论:宫内胎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n utero)较少见,发生率约1/1000,文献报道不多。1982年首次报道,出血多发生于室管膜下、脑实质内、硬脑膜下,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相似,出血可导致颅内压突然升高及围生期胎儿窒息。出血可分为室管膜下出血、侧脑室出血、脑实质内出血及蛛网膜下隙或硬脑膜下出血。超声图像上出血灶为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强回声,边界清楚,血肿吸收后可形成无回声囊肿,与脑室交通时即成为脑穿通畸形,脑室内出血者多伴有脑室扩张。
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分级方法是将颅内出血分为Ⅳ级:级,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出血;Ⅱ级,<50%的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张<15mm;Ⅲ级,>50%的脑室内出血伴明显脑室扩张;Ⅳ级,脑室内出血同时伴有脑实质出血。
宫内胎颅内出血预后根据出血的部位、大小不同而不同。文献报道45%脑室内出血、92%脑实质内出血、88%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脑膜下出血预后不良。室管膜下出血、囊性变者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 第二版 2017年。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