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经留置针采血,采集的标本会影响检验结果吗?不看不知道

发布于 2020-12-15 · 浏览 197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3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话题讨论

近日,护士小赵为一新入院的患者留置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小A马上经留置针采集了血标本。

这一举措减轻了患者既要静脉采血又要打留置针的双重痛苦,毫无疑问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大家也有一些疑问:经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采集的血液标本是否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呢?

有些认为,刚打上的静脉留置针,没有输过液体,也没有用过稀肝素封管液,应该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如果已经用了几天、输过液体的留置针采血,那有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

有些认为,留置针的型号可能会对溶血有一定影响,留置针的管径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对血细胞造成的破坏性越大,越容易引起溶血。如果经留置针采血时,尽可能选择型号大一点的留置针。

看到大家讨论热烈,确实是件好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在临床上是否可行?操作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文献复习

Q1.留置针采血对标本溶血率的影响

文献报道,与标本溶血有关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负压过大和采血针管径过细。

研究显示,随着管径减小标本的溶血率增大;有研究认为一次性采血针管径更细,红细胞更易受到挤压而导致标本溶血。

当用留置针采血时,需用一次性采血针连接在肝素帽与真空采血管之间,或注射器从肝素帽直接抽血注入采血管内;前者仍受一次性采血针管径影响,且延长了红细胞需要通过的管路长度,增加了在不同针头间的转换次数,更易造成标本溶血;后者则因为注射器需要手动抽吸才能形成负压,操作不便且形成的负压不稳定易造成溶血。

有研究合并16篇文献7179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发现留置针采血不会提高标本的溶血率。即使是在报告会提高溶血率的文献中也指出:通过留置针采集的血液标本溶血率在实验室要求的标本合格率范围内(血液标本溶血例数<2%)。

研究结论认为:留置针采血可能会对标本的溶血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不会提高血液标本的溶血率。


Q2.留置针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文献报道,输入液体或封管液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液体对血液的稀释作用;二是液体成分对同种成分检验结果的影响。

这两个影响都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来消除:封管中的留置针弃去一定量血液后再采血;输液中的留置针暂停输液一段时间使输入液体充分进入血液循环再弃去一定量血液后采血。

但在临床实际抽血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循环功能、凝血功能、输液量、输液速度、采集的血标本的类型及采血量等进行综合考虑。暂停输液一段时间,并不能完全消除液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为留置针管腔内会残留部分输入液体或封管液,因此需要弃去一定量的血液再进行采血。

研究结论认为:在采取了合适的方法之后,推荐暂停输液2~3 min并弃去2~5ml血液,可以通过外周静脉留置针采集到满足实验室标本要求的血常规、生化常规等常见检验项目的血液标本。临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留置针进行外周静脉采血。


经验借鉴

看了以上研究分析,如果在经外周静脉留置针采血时,大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紧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在抢救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患者血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完好,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单纯使用静脉采血针进行采集血液标本。

2、在用药、治疗、处置比较多,抢救人员配置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在最短时间内要完成治疗处置,选择留置针连接采血针进行采集血液标本,同时,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尽量降低血液标本的溶血率,选择粗管径的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及采集血液标本。

备注:18G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率最低,其次 20G,22G留置针采集血标本溶血最高。

img


3、由于患者本身原因,血管条件较差时,建议选择留置针连接采血针进行采集血液标本,从而减少了患者穿刺的次数,避免反复静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浪费抢救的时间,增加护士在穿刺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但患者由于疾病造成循环血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此种方法采集血液标本,血容量不足时此种方法采血,即时穿刺成功,采集血液标本的失败率很高,同时,标本的溶血率也很高。

4、在使用留置针进行采血的方式上,杜绝使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采血,同时,禁忌小管径的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及采集血液标本。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血管情况、抢救当时的人力配置,在充分保证血液标本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更适合的采血工具及采血方式进行采集血液标本。

参考文献

1.邓忠越,周平,等.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影响的Meta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

2.王东禹.急诊抢救患者应用留置针采血的可行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

王进,金静芬.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9).

3.李爱娣,曾兰英. 影响临床血标本的质量分析及对策.天津护理,2007,15(3).

本文来源:医学界护理频道

本文作者:董明芬

责任编辑:陈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74

回复21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