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马拉色菌毛囊炎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19岁
简要病史: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面部、颈前、前胸等部位出现皮疹,伴轻度瘙痒及刺痛感,自行应用“百多邦”等药物治疗1周,无明显好转。
体格检查:可见弥漫性对称分布于面部、颈前、胸部的粟粒大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上附毛囊性小脓疱,周边有红晕,互不融合。
辅助检查:真菌镜检见图2
临床诊断:马拉色菌毛囊炎
治疗经过:给予联苯苄唑凝胶外用,治疗效果可(见图3)
知识拓展: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尤其是油性皮肤、多汗症、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部、前胸、后背、双肩,少数见于面部、前臂及小腿。皮损特点:呈弥漫性对称性分布的粟粒大小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上附毛囊性小脓疱,周边有红晕,互不融合。组织病理:于漏斗部毛囊内“微脓肿”中见少数淡红色孢子聚集(见图4,此图摘自赵辨教授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治疗以外用抗真菌药为主,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 各位老师:请于评论区分享下手中的典型或不典型的马拉色菌毛囊炎图片呗(尤其是少见部位的确诊病例,一经收录,叮当相送)!
治疗前如下图:

真菌镜检:

治疗半月后:

组织病理表现(PAS染色*400):

最后编辑于 2020-12-14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