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丝辅助血透导管通过狭窄

临床上,在置入血液透析导管时,尤其是置入带cuff导管时,有时即使穿刺血管成功,在置入导管时也会碰到阻力,导致置入困难。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较深的部位,常常是可撕脱鞘够不着的部位,不能依赖于鞘管的支撑扩张作用置入导管。
发生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有
- 静脉存在狭窄
- 静脉扭曲、毛糙

蓝色箭头所指为狭窄,黄色箭头所指为扭曲
- 导管头端形态:头端阶梯状、分叉状、螺旋开口在遇到同样的狭窄扭曲阻力是不一样,尤其是血管壁比较毛糙时,有的导管尖端就容易勾住这些隆起。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需要在x线下进行
首先需要血管造影明确血管的形态,然后放入长导丝,常用的是0.035‘’亲水涂层导师,并且将导丝末端放置到可靠的部位。
对于颈部置管,导丝头端需要至少进入下腔静脉下段;对于股静脉置管,导丝头端需要放置在下腔静脉上段或者上腔静脉。应当避免将导丝头端放置在心房心室,否则可能会因为导丝刺激引发心律失常。
如果是更换导管,则需要将长导丝从导管内置入中心静脉,然后边退导管边造影。

在置入可撕脱鞘后,在将导管置入时,不要将导丝推出,应当将导丝末端穿入导管,将导管沿着导丝置入,这样导丝会起到引导作用,对于轻度的狭窄和扭曲,这样的方法基本可以保证导管置入到位。

也有的时候,一根导丝导丝仍然不能将导丝送到位,导管依然会顶在病变部位下不去。
此时,一种方法是使用球囊扩张,但是此时导管已经部分在血管内甚至可撕脱鞘已经部分撕开,退出导管出血可能较严重,还有空气栓塞风险,不是很方便。
另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双导丝,即在导管的另一个管腔内再置入一根导丝,与之前的导丝一样,或者使用硬导丝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加强支撑,将血管塑形得更直,导管和血管更加同轴,便于导管通过。
另外一个目的是在推进导管的时候力量跟容易传达到导管头端,使导管“挤”过狭窄或“掠”过扭曲的机会更大。
以下就是一例双导丝辅助导管通过上腔静脉狭窄的视频。


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狭窄的血管内径也有一定的大小,至少大于导管的外径,否则一根软质的、头端不尖滑的导管要通过这样的狭窄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进行充分的球囊扩张是需要的。
(版权所有,严禁盗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