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PCD)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PEPCD)
一、K点
K点(K-point)位于责任间隙的上椎板、下椎板和关节突内侧缘的交点。

二、PEPC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1、体位
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于石膏床上,颈部稍屈曲,增加责任间隙的椎间隙大小,减小小关节的重叠;用宽胶布粘贴患者头部及双上肢,双上肢紧贴躯干,手指朝向尾端,维持向尾端牵引作用下固定,以避免患者双肩挡住术中透视。
2、定位
C型臂X线机辅助定位,于责任间隙棘突向外旁开1.5~2.0cm,穿入2个20g的定位长针头,透视调整确定定位针头位于责任间隙患侧“K 点”附近。
3、建立通道
于定位针头处做长约0.8mm的纵向皮肤切口,穿入导针至椎板,逐级置入扩张套管直至放入工作通道,透视见通道位置良好,取出导丝及扩张套管,放入椎间孔镜。生理盐水悬挂在患者上方 1.5 m 左右,调节流速约 50~100 ml/min,连接内镜设备进行连续灌洗。
4、开窗
镜下用射频进行消融及止血,磨钻及椎板咬骨钳咬除责任间隙小关节突内侧 3~5 mm 的上位椎板的下缘及下位椎板的上缘部分骨质,进行开窗。蓝钳咬除部分黄韧带,使用双极射频电凝进行电凝止血以维持清晰的视野并精确识别硬膜囊、神经根等结构。
5、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行患侧椎间孔扩大成型及突出髓核摘除术。
使用咬骨钳及动力磨钻行椎间孔扩大成型术,直到近端和远端的椎弓根被纵向确认,使用神经根钩子探查神经根腋下和神经根肩上,确定突出髓核位置,使用髓核钳逐步摘除突出的髓核,使神经根彻底松解。
6、闭合切口
使用射频电极对纤维环和周围的软组织进行消融成形,见硬脊膜搏动良好,减压彻底,再次止血,取出椎间孔镜及通道,丝线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三、优势
PEPCD手术本质是对颈后路“钥匙孔”和显微内镜辅助下(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手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延伸,手术创伤更小,精度更高,术后恢复更快。PEPCD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根性症状,效果可靠,且手术创伤小(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社会经济负担低。
PEPCD 可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阶梯治疗中介于保守治疗和椎间融合术之间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对于颈椎术后邻椎病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EPCD 可避免翻修手术带来的极大手术风险及患者方面的质疑和担忧,且手术方式简单,疗效确切。
==========
参考文献
[1]王伟恒,孟庆溪,席焱海,余将明,叶晓健.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报道[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09):709-712.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