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规培日记
外科专业,学术型博士毕业留院后外科规培的小小日记,不定时更新,只当是给自己的轮转经历留个记录,毕竟本科时代的实习结束后已经有差不多六年没上过临床了,参加工作后以本单位人的身份规培,注意到的细节/重点和自己的感受都与学生时代实习有巨大的差别(也许只是因为我变老了,现在的想法跟年轻时候的不太一样T^T),以前实习的时候学校的论坛还没有垮掉,那会儿经常更自己的实习日记,现在也找个小角落记一下规培日记好了~
第一个科室是甲乳,我们自己科,新手上岗,临床的事情一丁点都不懂,免不了从病房到手术室被所有人全方面嫌弃,还好在上班前我紧急补了韩剧《未生》,真是职场新人的心灵安慰剂,没关系没关系,批评都是前进的动力,新人进职场就是要受苦吃瘪的,脸皮厚一点,不知道的事情有人教一遍也就会了,不会的多经历几次总能会的。迷迷糊糊的第一个月过去后很快就从每天挨好几顿说变成隔几天挨一顿说,再变成不挨批评,从第二个月起开始听到小小的夸奖了(带组教授和师姐驭/育人有方的说)。
我们组的病人以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为主,将近20张床,每周15台手术左右,兼顾新辅和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病人一般提前两天入院,第一天完善基本的术前检查,第二天谈话,第三天手术,术后甲状腺病人4-5天出院,乳腺病人按病情3-10天左右出院,师姐负责算床位,指挥我通知病人,十几个床号每天像车轮一样咕噜噜往前转,总有收不完的病人在等着入院。大部分病人术后都安然出院了,偶尔有再次甲癌清扫侧颈区术后乳糜漏和霍纳综合症的病人,在我刚开始上班跟着师兄值夜班的时候碰上了据说好几年都碰不到的甲状腺术后出血,压迫气管需要急诊手术切开的紧急情况,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手术后四五个小时觉得伤口疼痛,呼吸困难,拉到手术室的时候嘴唇都紫绀了,紧急拆开皮肤和肌肉缝线后小小的血柱涌了出来,师兄三两下止好血重新缝上,回病房后又分享了不少甲状腺病人术后出血的处理经验,有了这一次处理经验,后面我再做甲状腺术前谈话时对术后出血这一块,原因、表现和紧急手术的必要性这些说明更具体了,不再是干巴巴的照着知情同意书念,医生果然是要靠着实际经验来把纸面上的知识化成自己的认识。
常规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没啥好说的,组里一个教授时不时会做乳癌术后一期再造,那阵子正好来了个整形外的专硕,她在自己科都没见过多少的假体植入、乳头提拉、转背阔肌皮瓣、转腹直肌皮瓣乳房再造都在我们这儿看到了。乳房肿瘤整形再造现在还不被很多患者接受,除了经济原因,社会(特指已婚女病人的配偶)观念的影响也很大,我总爱跟病人说,乳腺癌是研究最透彻,治疗最成熟的恶性肿瘤之一,早中期乳癌如果接受规范的治疗,总体生存时间很长的,手术不过让你不方便一两个月,化疗不过半年左右,靶向治疗不过一年左右,从现在起,差不多两年后你就不用反复频繁进出医院,完全可以回归到之前的正常生活中去,到那时候,乳房的缺失会在心里留下越来越明显的遗憾,直至终生,如果有条件做再造的话,短期内会承受更多疼痛、手术费用增加、假体置入本身有风险术后也需要维护,但长期来说对个人心理健康无疑是有益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更新,乳癌术后乳房再造应该也能像保乳手术那样逐渐获得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有一次我又拿这套说辞来跟一个乳房肿块的病人谈话时,隔壁床一个乳癌可疑肺转移打完了新辅助化疗也等着手术的病人听到之后很触动地问我说,“医生,那我呢,我做完手术做完放疗,也可以,回到正常生活里去的吧?”我有点记不清当时自己时怎么回答她的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二个科室是急诊外科病房,充满了变数的急诊外科和按部就班的甲乳实在太不一样了,我们的急诊外科更多的是收治腹部急症病人,急腹症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肝脾挫伤这些。比起甲乳,有很多男患者,有很多老年患者,有很多合并了大量基础疾病的高危患者,大部分患者都卧床持续监护,禁食水只能靠静脉营养,时不时得给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拆了缝线敞开的污染伤口换药,造口袋换起来颇为麻烦,偶尔会碰上教授在病房床边给造瘘的患者切开减压,值班会确认好多危急值,夜班的凌晨会被护士叫起来处理突发情况,会碰到很多急诊手术,腹腔镜拿镜子不知不觉视野就滑走了的感觉很神奇……
急诊病房患者的家属们既好沟通又不好沟通,刚入院的时候什么检查什么治疗都答应做,过上几天病情反复又没能明确诊断的时候就逐渐抱怨,病程再长一些就需要教授出马来搞定家属了。
最后编辑于 2020-12-06 · 浏览 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