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信号通路
mTOR信号通路
一、mTOR介绍
1、mTOR(FRAP/RAFT1)
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也被称为FRAP(FK506-binding protein 12 and rapamycin associated protein,FK506结合蛋白12和雷帕霉素相关蛋白)、RAFT1(rapamycin and FK506-binding protein 12 target 1,雷帕霉素和FK506结合蛋白12靶蛋白1)[1]。
mTOR 属于 PI3K 相关激酶,其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人类 mTOR 的氨基酸序列与小鼠和大鼠的 mTOR 蛋白有 95% 的一致性。人类 mTOR 基因定位于 1p36.2,由 2549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289 KD[2]。
2、mTOR结构
(1)N 端
mTOR 的 N 端有 20 个连续重复的 HEAT(huntingtin, EF3, a subunit of PP2A and TOR)模体。每个 HEAT 模体包含 2 个分别由 4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α 螺旋,每个螺旋都有 1 个亲水基团和 1 个疏水基团。这些 HEAT 模体排列形成超螺旋结构,介导了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1,6]。
(2)C 端
mTOR 的 C 端的中部是蛋白激酶域,结构和 PI3K 的脂质激酶域高度同源,但无实验证据表明其具有脂激酶活性[1,6]。
蛋白激酶域的上游是 FRB(FKBP-12-rapamycin binding)结构域,为 FKBP12(FK506-binding protein 12,他克莫司结合蛋白12,FK506结合蛋白12)-雷帕霉素复合物 与mTOR相互作用的区域,该区发生突变后可以完全阻止雷帕霉素对 mTOR 的抑制作用[6]。
FRB 结构域下游大约 500 个氨基酸残基处为 FAT(the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结构域,作用可能是与 mTOR 分子末端的 FATC(FAT of C-terminal)结构域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从而暴露 mTOR 分子的催化域[6]。
FATC 结构域和 NRD(negative regulatory domain)结构域位于 mTOR 分子羧基末端。其中 NRD 结构域在 FATC 和激酶催化域之间,是 mTOR 的负性调节域。而 FATC 域对 mTOR 的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TC 结构中任何一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都能使 mTOR 丧失催化能力[6]。

二、mTOR 复合体
mTOR蛋白通过与多种蛋白结合成 mTOR 复合体(mTOR complex,mTORC)发挥其生理功能。哺乳动物有 2 种不同的 mTORC:mTORC1、mTORC2[3]。两种复合物定位于不同的亚细胞区室,影响它们的活化和功能。
1、mTORC1(mTOR-Raptor复合物)
mTORC1 由 5 部分组成:mTOR、Raptor、mLST8、PRAS40、Deptor[3,7]。
- Raptor(regulatory-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mTOR调节相关蛋白);
- mLST8(mammalian lethal with Sec13 protein 8),又名 GβL(G-protein-β-sub-unit like protein)];
- PRAS40(proline-rich AKT substrate 40 kDa,富含脯氨酸的AKT底物);
- Deptor(DEP-domain-containing m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aptor
Raptor 负责调节 mTORC1 的组装和招募 mTOR 底物[3]。由于 mTOR 分子中 N 端重复结构的存在,使其 N 端能紧密地和 Raptor 相结合,而 C 端与 Raptor 的结合相对较弱。Raptor 能够同时和 mTOR 下游的效应蛋白相结合, 如 S6K1 和 4E-BP1。事实上,体外实验表明,Raptor 对于 mTOR 磷酸化并激活下游底物 S6K1 和 4E-BP1 是必需的[6]。
FKBP12-雷帕霉素复合物能够结合在 mTOR 蛋白羧基端的 FRB 结构域内,破坏 mTOR 和 Raptor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 mTOR 的激酶催化域失去接近下游靶蛋白和使后者磷酸化的能力,从而抑制 mTORC1 的活性,但不影响 mTORC2。mTORC2 对雷帕霉素耐受,FKBP12-雷帕霉素复合物不能够结合在 mTORC2 上。提示 mTORC1 复合物对雷帕霉素具有敏感性,而mTORC2则非如此[1,3,6]。
(2)mLST8
mLST8 特异性地作用于 mTOR 分子中激酶催化域,起到激活并稳定 mTOR 的作用[6]。mLST8 的功能尚不明确,且去除 mLST8 蛋白并不影响 mTORC1 在机体内的活性功能[3]。
(3)PRAS40 和 Deptor
PRAS40 和 Deptor 对复合物活性起负性调节作用。当 mTORC1 的活性降低时,PRAS40 和 Deptor 被招募到复合体中,从而干扰下游底物的结合,进一步降低 mTORC1 的活性。当 mTORC1 激活时,PRAS40 和 Deptor 发生磷酸化并且从复合体中脱离,从而进一步激活 mTORC1 的活性[3]。
2、mTORC2(mTOR-Rictor复合物)
mTORC2 由 6 个不同的蛋白质组成:mTOR、Rictor、mSIN1、Protor-1、mLST8、Deptor[3,7]。
- Rictor(rapamycin-insensitive companion of mTOR,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伴随物);
- mSIN1(mammalian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哺乳动物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反应蛋白1),又名 MAPKAP1;
- Protor-1(protein observed with Rictor-1,与Rictor同时观察到的蛋白1),又名 PRR5。
(1)Rictor 和 mSIN1
Rictor 和 mSIN1 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合物的结构基础,两者相互作用能使彼此结构更加稳定。Rictor 也能与 Protor-1 发生相互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3]。
(2)mLST8
mLST8 对于 mTORC2 功能的维持是不可或缺的,去除 mLST8 会严重降低 mTORC2 的稳定性和活性[3]。
(3)Deptor
Deptor 对 mTORC2 同样起负性调节作用,并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 mTORC2 内源性负性调节因子[3]。
三、mTOR信号通路

1、TSC1/2
(1)TSC(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结节性硬化症复合物)
TSC1 和 TSC2 形成一个具有 GTP酶 活性的 TSC1/2 异二聚体。该聚合物是 mTOR 上游重要的负性调节分子,通过抑制 Rheb(Ras homolog enriched in brain,脑内Ras同源物)的活性达到负性调节 mTORC1 活性的作用[1,3]。TSC1/2 使活化型 GTP-Rheb 去磷酸化生成失活型 GDP-Rheb,而活化型 GTP-Rheb 能激活 mTORC1,并且是 mTORC1 激活所必需的[3,7]。
(2)结节性脑硬化症
在结节性脑硬化症中,由于 TSC1/2 活性丧失,从而解除了对 mTORC1 信号的抑制作用,持续增强的 mTORC1 信号最终导致该疾病的形成[3]。
Akt 通过两种机制活化 mTORC1 活性:
- AKT 活化后可磷酸化 TSC2(Akt 磷酸化的位点不同于 AMPK 磷酸化的位点),抑制了 TSC1/2 复合物的形成,从而解除了 TSC1/2 复合物对 Rheb 的抑制作用,使 mTORC1 激活;
- AKT 可直接磷酸化 PRAS40,从而减弱 PRAS40 在 mTORC1 中的负性调节,进而增强 mTORC1 的活性[3]。
3、AMPK信号通路
AMPK 通过两种机制抑制 mTORC1 活性:
- AMPK 磷酸化 TSC2 的 Thr1227 和 Ser1345 将其激活,并增加了 TSC1/2 复合物对 Rheb 的抑制作用,抑制 mTORC1 的激活[1,7];
- AMPK 可直接磷酸化 Raptor 的 Ser722/792,使 Paptor 失活,从而抑制 mTORC1 的活性[7]。
ERK 可通过直接磷酸化 TSC2 特异的氨基酸位点(如 S664 位点),导致 TSC1/2 解离,大大消弱 TSC2 的抑制作用,激活 mTOR 信号[1]。
四、mTORC1下游信号

mTORC1 可磷酸化其 2 个下游分子:4E-BP1、p70S6K1(S6K1)[1,3,4]。
1、4E-BP1
4E-BP1(eIF-4E-binding protein 1,eIF-4E结合蛋白1)属于 4E-BP 家族(包括4E-BP1/2/3),是一种帽依赖性蛋白质,它可以抑制mRNA的翻译。4E-BP 家族具有 eIF-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域,低磷酸化的 4E-BP1 与 eIF-4E 强烈相互作用,形成至关重要的帽复合物,抑制翻译的起始[1,5,7]。
mTOR 引起 4E-BP1 磷酸化后失活,因而降低与 eIF-4E 的结合能力,使 eIF-4E 与之分离。游离的 eIF-4E 能与eIF-4G、eIF-4B、eIF-4A 结合形成 eIF-4F 起始复合物,结合到 mRNAs 5’末端的帽结构上,促进帽结构依赖性翻译起始,这是翻译开始的关键一步[1,5]。在 mTOR 被雷帕霉素抑制其活性之后,4E-BP1 去磷酸化,进而阻止了蛋白质的翻译[1]。
2、p70S6K1/S6K1
S6K(S6 kinase,S6激酶)是 RSK(ribosomal s6 kinase,核糖体s6激酶)家族成员,参与信号转导。RSK 有两个亚家族,p90rsk(也称为MAPK激活蛋白激酶-1,MAPKAP-K1)和 p70rsk(也称为S6-H1激酶或简称S6激酶)。S6K 有两种哺乳动物同源物:S6K1(p70S6K1)、S6K2。
S6K1,又称p70S6K1(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核糖体蛋白S6激酶1),其功能主要是使细胞内 40S 核糖体蛋白 S6 磷酸化,它可促进含有 5’末端的帽结构的 mRNA 的翻译。而含有 5’末端的帽结构的 mRNA 翻译的产物主要是核糖体、起始因子、延伸因子等翻译装置的必需组分。因此,S6K1 磷酸化后激活,同样促进蛋白质的合成[1]。
(1)S6K1上游
mTORC1 主要磷酸化 S6K1 的 Thr389,磷酸化 S6K1 募集 PDK1(PDK1见帖:PI3K/Akt信号通路),并增强 S6K1 激活环中 PDK1 依赖性 Thr229 磷酸化,这是 S6K1 激活所必需的过程[7]。
(2)S6K1下游
S6K1 同样会使 eIF-4F 磷酸化,并且可使促凋亡分子 BAD 在 Ser136 位点上磷酸化,从而阻断了 BAD 与 Bcl-XL 和 Bcl-2 的结合[1]。见帖:Bcl-2/Bax/Caspase-3信号通路。
S6K1 活化靶基因 RSK1 后能够结合并磷酸化 TSC2,抑制其功能[1]。
五、mTORC2下游信号
1、AKT
mTORC2 可磷酸化 AKT 的 Ser473 位点。AKT 的激活依赖分子中 Thr308 和 Ser473 两个位点的磷酸化,其中 Thr308 的磷酸化由 AKT 上游的 PDK1 激酶完成,而 Ser473 的磷酸化则依赖 mTORC2[6]。但是去除 mTORC2 后发现,只有部分 AKT 活性功能受到抑制[3]。
2、突变的 S6K1
突变的 S6K1 是 mTORC2 中另一种新发现的底物。
- mTORC1 激活 S6K1 依赖 S6K1分子中完整的 TOS(TOR signling)模序,且对 S6K1 羧基端的结构要求相对较低。
- mTORC2 则与之截然相反,其底物 S6K1 的结构中羧基端必须是缺失的,且不需要 TOS模序[6]。
由于无论 S6K1 是否突变,mTOR 都能形成不同的复合物磷酸化 S6K1 中关键位点 Thr389 并激活 S6K1,因而 mTOR 可能是 S6K1 所有分子中 Thr389 位点共同的激酶,只是根据S6K1 的结构不同,mTOR 需要结合不同的蛋白,这有力支持先前认为的 mTOR 为所有S6K1 的 Thr389 位点激酶的观点。有趣的是,这种突变的 S6K1 与 AKT 的羧基端结构非常相似,由此推测细胞内具有这种羧基末端结构的分子都有可能是 mTORC2 的底物[6]。
================
参考文献
[1]国斌,易斌,鲁开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08):876-879.
[2]宋辉,袁洪亮.mTOR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08):9.
[3]熊伟,程金湘,章翔.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01):85-88.
[4]周颖,王建,贺福初.蛋白激酶B(PKB/Akt)的结构、调控与功能[J].生命的化学,2006(03):226-228.
[5]司晓铭. PI3K/Akt/mTOR介导的BDNF/TrkB信号通路在沃替西汀抗抑郁作用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8.
[6]朱伦,陈增良.mTOR的结构与功能[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6(01):31-34.
[7]张新颖,毛景东,杨晓燕,李树森,杜立银.AMPK/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19,39(03):109-116.
最后编辑于 2022-06-07 · 浏览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