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干燥综合征诊疗新方法丨临床科研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小涎腺,自噬,病理
临床医生在治病救人以及处理医患关系忙的焦头烂额之时,少有闲暇时间进行科研,很大程度上是对临床样本的浪费,也是医疗行业的损失。
很多时候,临床科研很简单,并不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去进行大量实验,利用好临床样本,可以多、快、好、省的做好临床科研,轻松发表学术论文。
现以发表在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的一篇文章为例,简述其科研思路。

一、实验背景
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小涎腺(MSG)的组织浸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有关。淋巴细胞自噬的异常调节与自身免疫有关,作者在之前的工作中,首次提供了SS-MSG CD4+T细胞自噬上调的证据。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SS浸润和循环中淋巴细胞的自噬现象,并探讨其在疾病组织病理学进展中的作用。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1.HE法观察淋巴细胞聚集(病灶)和GC样结构中心,免疫组化的方法证实。
2.显微解剖后RT-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MAP1LC3A的表达。
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液自噬情况。
五、实验结果
1.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并验证了几种淋巴细胞聚集(病灶中心):(1)小病灶;(2)大病灶;(3)GC样结构。
2.RT-PCR检测到SS-MSG中自噬基因ATG5、MAP1LC3A表达上调,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SS-MSG的CD21+大病灶(GC样结构)中ATG5和MAP1LC3A的表达高于扁桃体的GC样结构(p=0.0001,p=0.0037)。
4.通过对自噬蛋白LC3B检测,发现自噬蛋白LC3B只在MSG T和B淋巴细胞中检测到,而在扁桃体中的T和B淋巴细胞中检测不到。
5. 免疫表型研究显示SS患者循环PBMC中自噬标志物的表达没有增加。

图一 MSG自噬标志物的组织学分析及表达。通过对MSG T(CD3+,棕色)细胞和B(CD20+,粉红色)细胞,展示了两种病灶中心:(a)“小病灶”;(b)“大病灶”;(c)IHC染色MSG T(CD3+,棕色)和B(CD20+,粉红色)淋巴细胞;(d)IHC染色MSG卵泡树突状细胞(CD21,棕色)展示了“大病灶”(CD21+);(e)IHC染色扁桃体T (CD3+,棕色)和B (CD20+,粉红色)细胞展示“扁桃体GC样结构”;(f)显微解剖前,甲酚紫染色MSG的GC样结构;(g)绿线为显微解剖位置;(h)显微解剖后;(i、l)3种不同类型的SS-MSG病灶中心ATG5、MAP1LC3A基因表达水平;(m、n)在SS-MSG (GC样结构)和扁桃体GC大病灶(CD21+)中Atg5、MAPLC3A基因表达水平。数据均用GraphPad处理,LABManagement中研究生培养体系有相关作图软件使用教程。

图二SS小涎腺和人扁桃体的免疫荧光检测LC3B阳性淋巴细胞
六、结论
1. 自噬是SS患者MSG中T、B细胞的特征。
2. 由于自噬对淋巴细胞的生存、分化和激活以及它们分泌炎症蛋白是必须的,因此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S)的患者中发现这一机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3. 数据不仅表明淋巴细胞的自噬与SS的组织学严重程度有关,而且还强调了SS-MSG GC样结构中这一途径的异常调节(详见文献补充数据部分)。
七、经验与收获
1.确定好研究方向很重要,如:标志物、天然药物、早期诊断等。
2.课题要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比如重大疾病发病机制、传染病传染途径等。
3.利用好临床样本,临床样本取自人体,研究价值与意义远非细胞系和动物模型可比,可以使文章质量大幅提升。
4.记录好病例报告,利用良好的报告进行数据处理省时省力。
5.要灵活运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实验技术,开拓思路和视野。
6.在重视临床样本进行科研的同时,也要注意临床样本的保存,以备后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西安格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生物医学样本库的构建,可帮您更快更好更便捷的保存样品。
参考文献
S Colafrancesco, M Vomero, V Iannizzotto, A Minniti, C Barbati, et al. Autophagy occurs in lymphocytes infiltrating Sjögren's syndrome minor salivary glands and correlates with histological severity of salivary gland lesions. Arthritis Res Ther. 2020; 22(1):238.


最后编辑于 2020-12-15 · 浏览 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