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秒懂:小儿腹泻补液原则及例题测试
小儿腹泻补液量计算公式(考生必背)
1.婴幼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也是5岁以下儿童最易引起的疾病之一。
通常会导致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及排便性状改变,严重时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后也及易引起脱水,脱水严重时会导致脱水性休克,危及患儿生命。
因此《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中便强调要尽早口服补液,纠正小儿急性腹泻引起的轻中度脱水。

2.关键点:
①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3个方面。
②注意区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水的临床表现。
③注意区分补充累积损失量和补液总量。
3.计算公式:
1)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补液量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具体参照:
低渗性脱水以缺Na>缺水 血清Na<130mmol/L 补2/3张液体
等渗性脱水 血清Na 130-150mmol/L之间 补1/2张液体
高渗性脱水 血清Na>150mmol/L 补1/3张液体
以250ml,1/2张,3:2:1液举例
为糖:等渗0.9%Nacl :等渗1.4%NaHCO3,(钾为细胞内离子,不算张力,糖也不算张力)
1.用等渗液配法为:
5%或10%糖:250ml×1/2(即3/3+2+1)=125ml
0.9%Nacl:250ml×1/3=83ml
1.4%NaHCO3:250ml×1/6=41ml
三者混合就是3:2:1,250ml
算一下,350ml,4:2:1怎么配制?
2.临床上我们都用10%Nacl和5%NaHCO3 来配制,10%Nacl为11张,5%NaHCO3为3.5张,为了应用方便,10%Nacl简记为10张,5%NaHCO3简记为4张。
250ml,3:2:1的粗略配制:
先定总量:5%或10%糖250ml
内加10%Nacl:250×1/3×1/10=8.3ml
内加5%NaHCO3 :250×1/6×1/4=11ml
混合就是粗略的3:2:1液了。
注:按此简易算法,实际溶液总量为250+8.3+11=260ml,而且与精确的配制相比,Nacl略多,NaHCO3略少,但实际应用中,这种差异可以忽略,要追求精确的话,可适当减少10%Nacl或增加5%NaHCO3的量,但实际上都在1ml的范围内。用得多了,根本不必去死记书本上配制比例。

4.样例题
例1. 共用题干:患儿男,11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大便10~15次/天,蛋花汤样,伴呕吐3~4次,4小时无尿,皮肤弹性差,肢端凉,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题干:根据脱水程度,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 口服补液
B. 血浆100ml静脉滴注
C. 2:1等张含钠液20ml/kg快速滴注
D. 1/3张含钠液60ml/kg快速滴注
E. 2/3张含钠液120ml/kg12小时滴注
例2. 患儿,男,11个月,因呕吐、腹泻中度脱水,计算补充累积损失量为:
A.30-50ml/kg
B.50-70 ml/kg
C.50-100 ml/kg
D.100-120 ml/kg
E.120-150 ml/kg
例3. 共用题干:患儿,9个月,呕吐,腹泻3d,尿量略少,皮肤弹性稍差,口唇微干,眼窝轻度凹陷。血清钠浓度为140mmol/L。
题干:给该患儿补充积累损失量用ORS液,按体重计算入量应为
A. 20ml/kg
B. 30ml/kg
C. 40ml/kg
D. 50ml/kg
E. 60ml/kg
例4. 共用题干:患儿男,9个月。2003年11月就诊,腹泻、呕吐2天,大便每天10余次,为水样便。便常规:少量脂肪滴。
题干:测得该患儿体重为10Kg,24小时补液总量为
A. 900ml~1200ml
B. 1200ml~1500ml
C. 1500ml~1800ml
D. 1800ml~2100ml
E. 2100ml~2500ml
最后编辑于 2022-01-16 · 浏览 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