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制剂过程引入成盐反应
有一类药,就是在制剂过程当中引入成盐反应,然后再冻干做成制剂。但是这里面涉及到几个关键问题,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这里以注射用奥扎格雷为例,原研原料药用的是奥扎格雷,理由是不吸湿,易于保存和使用。在制剂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与奥扎格雷反应生成奥扎格雷钠,然后调至适当pH,最后冻干。做仿制药,我们是不知道原研氢氧化钠用量的。有两个问题:
- 氢氧化钠加入量:按照100%加,还是102%加?最后要调pH至强碱性,比如11.0,且使用氢氧化钠或盐酸溶液调节剂。假设按照100%加,药液pH刚刚好11.0,按照102%加,药液pH11.4,需要加盐酸回调。那这两种加入量还有区别吗?按照102%加入的,后面加入的盐酸肯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了啊。
- 制剂当中奥扎格雷的残留量:假设奥扎格雷和奥扎格雷钠的毒性差别很大。按照100%或102%加氢氧化钠,调完pH后,奥扎格雷理论上是可以全部转为奥扎格雷钠的,但是实际说不清楚,只有检测才知道。会不会存在仿制药当中的奥扎格雷残留量比原研多,导致仿制药毒性比原研大的问题?是不是要加一个中间体控制环节,检测奥扎格雷的残留量啊?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