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胆道蛔虫
女性,51岁,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恶心1小时来查。




1.临床概要及病理
胆管蛔虫病是由肠道内蛔虫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钻入胆道所致。蛔虫停留于肝外胆管者约占临床病例的80%左右,少数进入肝内胆管。钻入的蛔虫多数为一条,偶尔可见多条。进入胆道的蛔虫可以导致胆管不全性梗阻和胆道继发性感染。临床表现为与胆囊蛔虫病类似,严重时患者可发生黄疸。如果继发感染,则会出现胆管炎的临床症状,胆总管蛔虫可以引起胰管的梗阻继而诱发胰腺炎。
2.声像图表现
超声显像显示胆道扩张,扩张的胆道暗区内可见两条平行的高回声带,中间夹一条低回声带,呈“等号”状,也称“通心面”征,横切面时呈“同心圆”状,与胆管壁分界较清晰,扫查当中偶尔可见虫体蠕动。随着蛔虫死亡并长期存留于胆道中,虫体会发生崩解、萎缩,则典型管样回声消失,回声呈断续的条带状或碎片状,容易发生漏诊,此时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虫体最终钙化成为强回声,并伴声影,与胆管结石类似。
3.临床价值
超声显像诊断胆管蛔虫病,方法简便而准确,并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是一种对急腹症鉴别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4.诊断思维
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胆管蛔虫病绝大多数都有典型的腹痛表现,检查时应全面扫查肝脏,仔细寻找扩张胆管内蛔虫的声图像,对于胆管扩张不明显的病例,观察蛔虫声图像有一定困难,要注意区分胆管壁高回声与蛔虫的线状高回声。当虫体崩解或退出胆管后,不能观察到典型的蛔中声图像,但不能排除胆管蛔虫病诊断。
参考文献:临床超声医学 段宗文 王金锐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0-11-26 · 浏览 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