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To Be Or Not to Be:磁珠法 or 光学法

发布于 2020-11-22 · 浏览 4004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6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蜗牛_7 已点赞

凝血仪主要是两种方法:磁珠法和光学法。

两种方法孰优孰差 ,从20世纪吵到了21世纪

先区分几个概念1、凝固法:加入激活物,使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血浆由液体变凝胶状,就叫凝固法。这是化学反应的本身,与用磁珠法还是光学法没有任何关系!2、感知终点的方法:前面讲了凝固法,但是,你怎样让仪器知道反应进行到哪里了?哪个点是你要的秒数?这就是磁珠法和光学法存在的意义。

磁珠法

在带磁珠的杯子中加入血浆和试剂,通过在反应杯两端交替施加磁场来驱动磁珠做钟摆运动,血浆粘度增加,磁珠振幅减少甚至归零,磁珠切割另一对磁场引起电流的变化,仪器凭此得知血浆凝固。

光学法

img


纤维蛋白,可引起吸光度的变化,而凝固反应的本质就是生成纤维蛋白,所以,光学法的仪器,通过反应杯吸光度的变化来感知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

对于凝血常规四项而言:

磁珠法=凝固法   光学法=凝固法


咱们先从一个反应曲线讲起

img

上图是一个病例的反应曲线

而标准的凝固曲线,应如下图蓝色线所示,没有红色那段弧线。

img

图A


大家想一下:这个标本前面这一段红色弧线,本质上不是纤维蛋白,如果换成磁珠法检测,基于力学的感应,这段红色弧线将消失。你可能会说,还是磁珠法强悍,其实不然,磁珠法和光学法,对于纤维蛋白来说,就是它的两个不同维度的衡量,就像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那是人体的两种不同衡量维度,多数情况下,两者一致,身高越高的人往往体重越重,但是它们也有少数不一致的时候。

磁珠法和光学法的优劣势

1、磁珠法:本质,力学感应,并依赖于磁场的驱动。因此,一切来自于光学的干扰,对磁珠法完全不起作用!人体的止血过程,就是血块对血流阻力效应的一个体现。从阻力效应而言,磁珠法体现了血块止血力学的某一方面。正是基于力学,会反过来受到力学和磁场的干扰。弱点:对于低纤维蛋白原,反应不够敏感,此时生成的纤维蛋白丝太少,磁珠有机会直穿而过。对于一些特殊的高粘度血浆,在反应之前,即已经存在巨大的力学阻力背景,这时如果再遇低纤维蛋白原患者,会怎样呢?还有,来自于磁场的干扰。在大多数磁珠法仪器上,仪器并没有提供凝固曲线,如此一来,对于罕见的一些干扰,由于没有曲线可查,想分析原因,往往无从下手

2、光学法:本质,纤维蛋白对于光线的吸收效应。所以,即使是少量的纤维蛋白生成,也能更好的感知其存在。

img

对于黄疸和自身溶血,如上图,如果选择波长大于550,黄疸的影响已经可以归零了。波长大于630,溶血的光学干扰也不见了。波长越大,脂血的影响越小,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脂血带来的影响。以上,是别人做的研究,如果直接以凝固曲线辨干扰,又该如何做呢?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黄疸或溶血的标本,我更喜欢先看它们的反应起始吸光度大小,如果与正常标本差异很小,再加凝固曲线形态完整,吸光度落差足够大(即DH大),读点清晰,这便是抗干扰最直接的铁证!高度脂血的样本,对大部分光学法仪器都有影响,目前开始有国产的光学法仪器攻克了这一难题。

但是,血浆中还是潜在其他可能造成光学变化的物质,就好比图A所示那样的干扰,你很难跟踪知道它的真面目,但至少让你知道结果诡异的源头在哪里。这是光学法的短板,也是长板,让你看到病人潜在的其他病理性物质的变化。

总结:两种方法学,都可以分别解决绝大部分的临床样本,在少量样本上会有差异,此时,优劣势在不同疾病的患者身上,体现是不一样的。正如《水浒传》李逵单挑张顺,场景不同,胜负不同!

有一点非常肯定:磁珠法需要补齐凝固曲线,让特殊案例分析更加有据可依!血栓弹力图就是磁珠法可以做出凝固曲线的证据。血栓弹力图,通过悬针感知血块的粘度变化,本质上,这种感知方式与磁珠法一样,都属于力学感知方式。把TEG的曲线从中间水平一刀切,这回认得这位陌生的熟人了吧?没了上半身,下半身就跟光学法的凝固曲线一模一样了!

img

血栓弹力图


只是血栓弹力图是反映多个变量的曲线,除了凝血因子,还把所有的血液细胞成分全都牵扯进来了。未来,凝固曲线也会成为磁珠法仪器的标配。正如娶老婆,如果像秒数这样只看到背影,那是很危险的!万一,万一转身过来,是下图曲线的第二张呢?

img



小编心里话:其实上文 也表明了磁珠法的改进方向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004

7 29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