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防治
发病季节: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入冬以来水痘进入高发期,水痘偏爱儿童,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该病的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常常引起托幼机构、小学儿童水痘暴发流行。
传染源: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传播途径:正常人可能会通过接触患者的鼻涕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沬,以及和患者共享食物或饮料而被传染,接触患者水疱中流出的液体也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被水痘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潜伏期就可以将疾病传播给他人。水痘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出疹前的2~3天起,直到所有水疱消退。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也从未有过水痘病史的人群是易感人群。
临床表现:水痘的初始症状包括介于38°C和394°C之间的发热。身体虚弱、疲倦、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头痛或咽喉肿痛。儿童在感染水痘后的初始症状一般比较轻微,而青少年和成年人则一般比较重。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到水痘消退。发热后的1~2天,瘙痒性的皮疹会开始出现现。
水痘皮疹:通常在发热后的1~2天,出现在面颈部,一天之内遍布躯干和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疹,通常躯干部受累最多,手臂和腿部受累最少。皮疹也可能扩散至头皮、面部、鼻子和嘴。在罕见情况下,皮疹可扩散至结膜、角膜、喉咙或生殖区。
水痘红斑经历所有阶段,需要1~2天出现红色或肿大的肿块,然后变为充满清亮或浑浊液体的水泡,外观与粉刺类似。
水泡破裂,通常会有液体渗出。
在愈合过程中,在破裂水泡上会形成硬痂,皮疹消退后一般无色素沉着,也不出血。
水痘的潜伏期为十四天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六天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水泡→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摧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可能的并发症:
在5岁以下儿童中,皮肤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搔抓皮疹后,会让皮肤或指甲中的细
菌进入水痘水泡中。如果不进行治疗,感染
可能变得非常严重。感染的水泡也可能会留
下瘢痕。
有些患者发生水痘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包括新生儿、青少年、成年人,特别是孕妇
以及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患者。
虽然在发过水痘之后,会对水痘病毒产生终
身免疫,但是病毒会一直存在于体内。在机
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可能会导致带状疱
疹,通常在青年、中年、老年阶段发病。大
约1/5的水痘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
疹疫苗可以帮助预防或减轻症状。
检查:人群在感染水痘后,应立刻去医院就诊。早期的诊断和干预能够预防严重并发症。通常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水痘。有时仅通过皮损的表现就能确诊水痘。
水痘病毒有可能在妊娠早期导致胎儿的畸
形。处于妊娠早期的妇女若被确诊为水痘,
应该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在
妊娠中期的时候,通过超声来判断胎儿是否
存在先天缺陷。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避免瘙痒。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早期采用抗病毒药物有一定帮助。每日肌注维生素B12,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口服抗组胺药物(例如苯海拉明)可以缓解瘙痒。如果水痘水疱发生感染,抗生素抗感染。及支持治疗。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勤洗手。
预防:
患者应该在医院隔离治疗,直到出疹后5天后
再重新上学或者工作。一般从出现早期症状
到皮疹完全消退、脱痂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将水痘传染给他人,患者应该自觉远离易被水痘病毒感染的人群。
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所有12个月以上、未发过水痘的健康儿童;不确定儿童期是否接种过疫苗或发过水痘的健康成年人计划怀孕但尚未怀孕的女性。
若要实现完全保护,在接触病毒之前需要完
成两次接种。有些人无法接种水痘疫苗,包
括孕妇,以及曾经对明胶、新霉素或疫苗中
的任何物质发生过敏反应的人。
如果无法接种水痘疫苗,则可以注射抗体(免疫球蛋白)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来延缓或预防水痘。另外,如果接触过水痘,并在3天内接种疫苗,则不会发病,或者发病症状轻微。如果
无法在3天內接种疫苗,在5天內接种疫苗
仍然可能有作用。
水痘一般好发于7岁以前。一般发过一次不容易复发,但是在疲劳、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可能复发。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