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儿咳嗽的中医治疗(一)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包括暑伏天,咳嗽病始终占据小儿疾病的高位。内经讲,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形寒饮冷则伤肺。其意一目了然。想想咱们如今的生活。春过温,夏过热,秋不凉,冬不冷。另外,当今孩子多吃成品食品,包括各种包装的食品与饮料。我把这些成品食品统一归为寒食。也就是不加热的食品、饮品。当然,麻辣食品除外。本文即从天气时令与饮食日常两大方面谈谈小儿咳嗽的发生、发展与预防、治疗。
说到因为天气时令而造成疾病,首先要知道“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其中,风邪为长。风邪可以带着其他几种邪气侵入机体,造成疾病。例如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等。论及小儿咳嗽,我认为主要考虑风、寒、燥三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的机体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总结来讲,首先是卫表不固,也就是皮肤防线还不够坚固,容易伤风、受寒;而且容易邪气直中。什么意思呢?大人感冒,先受凉,接着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一系列表现,孩子可能没有这些表现,受凉后直接咳嗽。这就是邪气直中肺脏。因为什么?脏腑娇嫩啊。所以临床上常见的咳嗽,还是以风寒证、风热证最多,其中风寒证其实是占优势的,可惜很多孩子就诊时已经2-3天,寒邪在和机体卫气相争过程中已然变化,“从热而化”。一般的孩子体质属“纯阳”,元气足,肝气盛,命门火旺,遭遇风寒之后,风邪游走,寒邪热化,犹如冷风吹火道。肺气需要宣发,宣发过程中带着清气、津液、精微物质散布到四肢、血脉、皮肤。遇到寒邪后发不出去,津液遇冷化湿,贮于肺脏、气道则成痰。
再说饮食。寒食、冷饮包括寒凉性质的食物同样伤及肺脏。“形寒饮冷则伤肺”即是这个道理。还要加上一种情况就是伤及脾胃。孩子特点是脾常不足。脾脏主运化水谷,内经讲: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入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揆度以为常也。什么意思我不直接翻成白话文了,大家一起体会体会古文的含义。脾脏想要运化,想要散精,需要动力。动力就是脏腑之气。脾气是上升的,他的气是很温煦,很温暖的。经常听中医讲脾阳脾阳,就是就是讲脾的气。寒食冷饮进了胃肠,得需要更多的气去温化、消化,脾脏的功能就受到了限制。脾失健运就形成了。后果呢,津液、精微在脾脏处不能及时升发出去,如同热气在容器中没有管道通出,集聚起来,就形成了湿邪。这种带着湿气的脾气再上归于肺,由肺再慢慢发散到四肢百骸皮肤孔窍,这就是要生大病的节奏啦。“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基础的病因病机。具体治疗如何,下一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