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影诊笔记01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解读!】????(硕导亲自讲解)!????

发布于 2020-10-17 · 浏览 7142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img
日落向西来月向东,真情难填满无情洞
img

《膝关节损伤》

1、韧带损伤:1)前后交叉韧带损伤,2)内外侧韧带损伤,3)膝横韧带损伤,4)板股韧带损伤,5)髌韧带损伤等等

2、软骨损伤:纤维软骨损伤和透明软骨损伤

3、骨损伤

4、软组织损伤

纤维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

img





半月板解剖

内外侧半月板位于胫骨和股骨之间,其上面微凹,与股骨内、外髁相适应,其下面平坦,与胫骨平台相连接

内侧半月板为一“C”形软骨,后角比前角宽。前角纤维附着于ACL前、胫骨两髁之间,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后区,在PCL前和外侧半月板后角纤维之下。

外侧半月板为一2/3环形软骨,其前角、体部、后角的宽度相近。前角附着于ACL后面,后角附着在胫骨髁间隆起后方。

半月板异常信号MR分级

l0-Ⅲ级 1986年首先提出。

八分法 0-VII级 1993年提出,认为更有利于半月板撕裂的诊断。

0级:为正常的半月板,呈均匀的低信号,半月板形态规则。


img





I级:表现为不与半月板关节面相接触的灶性的椭圆形或球状的信号增高影。在病理上表现为灶性的早期的半月板粘液样变性。


img






img





II级:表现为线性的半月板内信号增高,可延伸至半月板的关节囊缘,但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


img






img






II级改变的临床病理联系

II级信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的病理过程,它是I级信号改变的继续,其半月板内的黏蛋白变性的范围要比I级更明显。

II级信号改变多见于半月板后角。

II级信号改变对应的病理改变是:粘液变性,嗜酸性退变,瘢痕,半月板钙化。

II级信号改变最多见于膝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炎的患者中,是膝关节退变的一个部分。

III级: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根据高信号的形态不同分为两个压型:①A型:线状高信号到达关节边缘;②B型:不规则的高信号到达关节边缘。一般情况下可在多个连续的图像上看到III级信号改变,或在半月板的一个片段上看到III级信号,并伴有形态的不规则,就代表半月板的撕裂。在病理上,所有的III级信号的半月板均可看到半月板的分离或撕裂。


img






img





八分法

0、I、II型分别对应上述的0、I、II型。

III型:半月板异常变小

IV型:半月板截断

V型: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一侧关节面

VI型:半月板内的高信号达双侧关节面

VII型:混合性信号增高

半月板内的高信号

半月板内的高信号在无症状的人群中是很常见的(约60%)。

在20岁以下的无症状的人群中,有1/4的人有半月板内高信号出现。

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内高信号出现率明显增加,并且以内侧半月板后角最常见。

高信号的出现与体重及性别无关。

3年的随访观察显示,半月板内II级信号改变并不必然变为III级的信号改变。

半月板内高信号改变与半月板撕裂的关系

I、II级信号改变不诊断为撕裂。

III级信号改变:如果是年轻患者并有明确外伤史、专科体征检查阳性诊断为半月板撕裂;如果是无症状和明确外史的患者,诊断为退变建议随访;如果是年龄较大的患者,首先诊断为退变,除非临床症状典型,可考虑退变基础上的撕裂。


img





纵向撕裂

MR显示其高信号的方向与半月板的长轴方向平行

冠状位上撕裂线平行于半月板外缘

撕裂线不会累及半月板内缘

纵向撕裂合并移位,内侧碎片至髁间区域,即为桶柄状撕裂

img





img





桶柄状撕裂的MR征象

碎块内移征

双后交叉韧带征

半月板反转征

空领结征

外周残半月板征

碎块内移征

最基本的征象

移位的碎块出现在髁间隆突或没有与PCL(后交叉韧带)出现在同一层面

img





双后交叉韧带征

半月板碎块内移至后交叉韧带前下方

img





半月板反转征

撕裂的半月板碎块向前下方移位导致半月板前角异常增大(高度≥6mm)或出现双前角

img





空领结征

在矢状位正常半月板体部最少可以看到连续2层领结样改变。

半月板撕裂碎块向中央移位导致体部变薄,不足以在连续2层矢状位上显示领结形态

img





外周残半月板征

img





放射状撕裂

垂直于半月板长轴

范围从沿着游离缘的小损伤到贯通整个半月板的大撕裂

全层的放射状撕裂严重影响半月板功能

小的放射状撕裂表现为矢状位或冠状位上蝴蝶结部分最深面的局限性缺损

大的放射状撕裂MRI表现取决于撕裂的部位和所使用的成像平面,横断面图像有助于证实撕裂的位置和形态

最深面的局限性病变

常累及外侧半月板

诊断较困难

蝶形领结的中断

尖端三角形的缺损

半月板空虚征

img





蝶形领结的中断

img





半月板空虚征

img





水平撕裂

MRI显示高信号影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平行,将半月板分为上下两部分

常合并半月板囊肿

img





水平瓣状撕裂

水平撕裂伴随移位

可向上或下移位

常累及内侧半月板

img





水平瓣状撕裂(折翼样撕裂)

上折翼样撕裂更常见

下折翼样撕裂向下移位至侧副韧带内侧旁

img





上折翼样撕裂

内侧半月板后角瓣状碎片向上方移位

img





下折翼样撕裂

内侧半月板体部胫骨侧瓣状移位

img





斜行撕裂

MRI示高信号的方向与胫骨平台呈一定的角度(除了0°、90°)

最常见的撕裂类型

img





鹦鹉嘴样撕裂

主要是指在半月板游离缘的水平状和垂直状撕裂的复合体。

有时亦指伴有一小的水平撕裂的斜行撕裂

半月板根部撕裂

内外侧半月板后角附着在胫骨平台后缘,这就是半月板的根部

外侧半月板的外缘超过胫骨平台软骨面外缘1mm以上则为半月板外突

img





半月板根部撕裂和外突出

img





半月板关节囊分离

是一种少见的表现,以内侧半月板多见。

可以单独出现,多合并其他韧带的损伤。

临床表现为疼痛、不稳定和关节积液。

MR表现:1、半月板的内侧副韧带见有液体信号影;2、半月板边缘的信号增高;3、半月板上角或下角的撕裂;4、半月板外缘的不规则;5、半月板和关节间距离增宽(>2mm)

通过保守治疗和半月板关节囊缝合,可以治疗半月板关节囊分离

img





《其他半月板病变》

盘状半月板

属发育变异,可能是半月板后角异常连接致发育异常,外侧(95%)远比内侧多见。盘状半月板失去半环状结构,呈半圆形或圆盘状。盘状半月板易引起半月板撕裂和囊肿。

盘状半月板临床表现

弹响

伸屈受限

当合并撕裂时可出现半月板撕裂的症状:疼痛及关节绞锁等

盘状半月板的诊断标准

冠状位:半月板体部增宽,大于通常胫骨平台的50%;半月板的宽度大于15mm

矢状位:连续3个或3个以上层面见到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呈蝴蝶结形(5mm层厚,无间距扫描)

img





img





img





裙边样半月板

偶尔可见到内侧半月板呈波浪状、弯曲变形表现,此为一种正常的变异;

必须仔细观察半月板,因为有时半月板撕裂也可呈类似形态。

img





半月板小骨

半月板小骨即半月板内小的局灶性骨化,通常位于内侧半月板后角。

可能是遗传学变异或先前外伤后遗改变。

小骨块可能引起机械症状或疼痛,在平片或MRI上易误认为是游离体。

半月板小骨的X线特征是具有骨小梁,边界清晰;MR上半月板小骨位于半月板轮廓内,典型半月板小骨呈正常黄骨髓信号,T1WI高信号,T2WI中等信号,脂肪抑脂呈更低信号。

img






半月板囊肿

半月板囊肿约占半月板异常病变的4%,其中内侧半月板是外侧的2倍。也有学者认为外侧半月板多见。

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关节积液通过撕裂的半月板进入半月板周围的软组织内,形成半月板囊肿。其有力的证据是:半月板囊肿往往合并有半月板的撕裂。

外侧半月板前角和内侧半月板后角是半月板囊肿的好发部位。

主要分为三型:

Ø半月板内

Ø半月板旁

Ø滑膜囊肿

img





img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07-13 · 浏览 7142

11 363 6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