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调剂上岸

今天是我点了确认录取后的第n天,其实并没有很激动很开心,有很多遗憾,有很多思想上的转变,当然我很感激现在接收我的学校,也是我家乡的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给了我一个很好地机会,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一个人,我的故事很长很长,现在咱们慢慢开始。
择校,专业
简单说下过程,我的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三院外科专硕,我考研分数354,最终调剂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老年医学专硕。先说说我的情况,我本科是个标准的混子,沉迷于篮球无法自拔,篮球赛冠军拿了两三次,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还有体能大赛二等奖之类的,反正跟学习搭边的奖金我一次没有,但我倒是没挂过科,因为期末肯定要突击背一背,我恰好在背诵方面比较擅长有自己的方法。六级我也考了三遍,才431飘过,我说这些不是让大家学我,是给你们信心,只要你在某一天真的决定了一件事,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而且,考研这个东西,学一年真的足够了。有人会问,你就这也敢报北大?我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如果我决定做什么,我一定是想冲最好的,可能这一点在我打球也能体现出来,在半决赛时我宁可冒着崴脚加重的风险也要继续战斗到最后,我目标很明确,我只想要冠军,那天我投中了绝杀球,最后也实现了我的目标。我有一个在我初试这一年一直帮我的学长,加上我一个考上北大三院的亲学长还有某站认识的北大学姐的鼓励和信息支援,我就很坚定的要报这个了,因为按照往年来看,350+是肯定能在北大有书读的,我也愿读一些冷门的学硕,结合当时对自己实力的测评,觉得自己最低也能350+,就冒着头皮冲了。
专硕和学硕,在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觉得两条路都很好,专硕很香,三年之后四证合一,直接上班,就是竞争会很激烈,尤其是那些我爷我奶都知道的名校。学硕,如果长远来看,是强于专硕的,当然了学硕需要平台,意味着读名校,导师强,有文章才行,三甲医院晋升,科研,论文很重要,如果说家里不急着赚钱,又想去名校,想竞争小一点,学硕真的可以考虑,另外在我了解,如果说你以后不想去公立医院在体制内发展,想去外面民营靠本事闯,学硕研究生是不需要规培的,可以正常晋升,说实话我的志向不一定非要进大医院,当然我会尽力争取留院,我的很多想法在这里就不过多说了。我当时是选的专硕,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想的就是考上北大外科,三年以后回沈阳找个好工作上班,而且周围大环境还是考专硕,自己学学硕也很孤独。再说说读博这个事,我觉得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一直认为学硕好读博,专硕很难,其实也未必,近两年国家开始扩招专博名额,只要你跟导师关系好,你的导师是博导,其实就是人家签个字的事,但是学硕学生太多,学博名额也少,所以这个事见仁见智吧,以上都是我个人理解,不必过分解读。当然了,如果你选择了学硕我认为,读博还是一定要去争取的,毕竟科研这个东西平台越大,你钻研越深才越能有成就,以后发展也会很好,好好想想自己适不适合科研,读研究生可以混下来,博士真的不可以。
再说说专业的选择,实话实说我学医的原因很简单,没什么远大的高尚情怀,就是想给妈妈买套房,让她夏天很清凉,大厨房有落地窗,不用上班不用忙。所以我把吸金能力和发展趋势都看的很重,加上当时我一丢丢自恋觉得我这种人可能就应该干外科,一米八多运动男孩,我想我复试也能有点优势,至于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内科方向我后面再说。
报考招生分析
北医三院外科收五个,因为去年收了三个340+,学长也一直鼓励我说如果能打360+,进复试以后选一个相对冷门的方向,很有机会,北医是这样,如果没进一轮复试,但是过了校线,就可以直接一轮调剂,这种的同学其实是幸运的。如果进了一志愿复试,被刷就参加院内调剂,再被刷就参加校内的二轮调剂,这个时候名额很少,今年疫情的原因所有事情都很特殊,今年学硕优先调学硕,也就是说专硕的同学很难抢到一个学硕的机会留北大了,在一轮调剂时,名额很多,这个时候会有人组织大家一起填意向调剂,为了防止370+高分装车,当然了,我这种才过校线四分的自然没有机会进复试了,去年是330就可以参加三院复试,今年371才可以参加外科复试,北医有大小年,但不是绝对的,原因很简单,它是北医,依然有人愿意头破血流向它冲,所以谨慎报考,如果让我现在给建议,看你追求的是什么,如果说你就是想要北大文凭,想去好大学,大城市闯荡,而且对自己打高分的把握不是很大,只要你能保证自己360+,我觉得报世纪坛的外科还是挺有把握的,世纪坛是北医的九院,首医的肿瘤医院,也是很强的医院,或者说你报一些专业的学硕,或者报一些每年一轮调剂都会剩下的专业,比如回龙观医院的精神,地坛的艾滋病,免疫等等,温馨提醒,地坛是传染病医院,专业领域很强,但是我听说艾滋病专业有的导师只要女孩子,所以男生谨慎报考。如果说给高分选手的建议,我觉得还是要冲一下前面几个大院,毕竟综合实力更强,见识的也会更多。一院对临床技能方面特别重视,考核方式有点类似执业医师考试,或者技能大赛那种。二院基本年年大年。三院有一点不太好的是专硕没上去的话,参加院内调剂时,要在学硕院内调剂之后调,也就是说三院专硕被刷,是没机会读院内的学硕的,但是吧,政策这个东西一年一变,谁也说不准明年啥样,但我觉得只要你有梦想,北大那你就冲,不给青春留遗憾!
调剂经验
我说说我从初试考完到现在的每个阶段的感受
北医经历
出分之后,我觉得北京今年英语压分不重,政治一如既往,后卷基本是30及以下。354分,我觉得我肯定可以去复试,跟学长问复试经验,面试问题,英语的准备,我甚至还报了一个新东方一对一的英语班,还重金买了一身帅气西服,我一直有在努力备考,先出一志愿名单,没进,然后争取校内一轮调剂,今年没有挨个打电话,是新的形势,填志愿,名额有限,我校内调剂也没进,正式开始校外调剂。
调剂准备阶段
调剂首先要想好自己能接受的底线学校和专业,想好学硕愿不愿意读,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一样,考研想去一个比自己本科更好一点的学校,我也是,所以我在医考帮,某园,某站,认识到学长学姐到处问信息,加上一位去年经历了调剂折磨的很有经验的老同学的一步步精心指导,开始了我的调剂之旅。必须准备的流程就是写好自己的邮件模板-给目标院校导师撒网发-取得联系做好选择-等调剂系统开直接填,一定要提前注意各个学校开放时间。说几点经验,首先邮件内容不要让老师觉得你是群发,要说对她的具体方向感兴趣,另外把电话号写上,老师懒得去简历里找,还有就是开头就把自己最吊的东西写上,也不用全写,邮件要精简有力吸引人就好。老师回复后,如果给了电话号,别傻等,主动去加微信或者发短信。不知道聊啥就可以问点复试重点考啥,看啥书之类的,反正要让她记住你,邮箱的话随意qq邮箱没问题,注意头像换个正常点的。
天医经历
我偶然认识了一个天医神外学硕的学长,从他那里了解了复试信息,大概意思就是复试就是走流程,笔试题都是原题,就看眼缘,以及分数,因为我也有虚荣心,天医神外全国前五,说出去也好听,所以我就开始给神外的老师们发邮件,挨个发不要怕老师们发现会尴尬,老师都知道我们不容易,是广撒网,其实说实话很多老师也一样,想要更优秀的学生也对广撒网,有的老师回复的内容和我们给老师发邮件的内容一样有模板,发邮件的目的是早别人一步接触导师,早点发,别等调剂开了再发,黄花菜都凉了,其实调剂的面试说实话,只要导师要你,你就能上,所以早点接触老师,不一定哪个老师就会对你感兴趣。电话不要漏接,每个老师手术忙,不一定几点回,你漏接电话就意味着你错过了一次机会。我给天医神外导师发了一圈,有一位导师晚上九点多给我打了电话加了微信,电话里最开始问我是不是给每个人都发了,我尴尬的说是,老师也笑了说就知道,问了我为什么读神外,问了我简历怎么没有科研,全是篮球。后来知道这个老师打了一辈子篮球,收的学生都是打篮球的,加微信后让我给他发我打球的视频,因为打球的人都知道,球品及人品,而且球商高智商也不会低,交流很好后,老师说会给我留名额不必担心,最后为什么没去呢,因为我加了神外调剂群,我被备注的高分大佬们吓退了,怕进不去复试,其实到最后看结果我是能去复试的,因为很多高分是为了求稳提前找后路。因为很想去北京,所以对北京几个学校了解的信息也很多,比如首医每年其实是有校外调剂的,但是要等他们校内一轮调剂看是否剩名额。首医的医院都很强,遗憾的是他们复试太晚了,我都调剂完事了他们还没一志愿结束,我没敢赌。还有首都儿科研究所,和老研所,心肺所。给儿研所和心肺所都发了邮件,但是没有得到回复,后来打电话没有问到有用信息,因为这些研究所只有在调剂系统开的时候才会把今年的导师名单放出来,而且儿研所的导师邮箱需要自己去知网等查询,不会直接给出。接下来我给首医开始撒网,那几天我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发邮件机器,我把所有我感兴趣的科室,结合首医今年招生方向去判断哪个老师收学生,挨个发,能有七八十封吧,得到的邮件回复大多是三种,要么是官网回复或者直接告诉你没名额或者不回复,要么就是给你电话号或者加你微信,这种明显对你有点兴趣,想和你保持联系,要么就是直接给你打电话,甚至直接约见面这种的不用多说,你懂得。我发邮件的目的是想遇到一个欣赏我的,愿意给我留名额,能说出你进复试我保你的人,因为只有经历调剂得人才知道那种未知感多么可怕和痛苦。在首医我也认识了几个很优秀对我很好地老师,但是还是要等校内调结束,直到后来我给其中一个医院教育处打电话得知很少有校外的学生能调剂到首医的临床方向,我顿时就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我有点崩溃,我就想,那我给天医也撒撒网吧,我那天开始突然就想了想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外科真的适合我吗,我的手真的巧吗,我的抗压能力真的强吗,我给我的答案是不,专研知识靠脑子靠嘴巴的工作更能发挥我的潜能。因为家里奶奶糖尿病,再加上这个专业我觉得方向很有未来,说白了,患者多,风险小,收益高,所以我就在天医导师官网给糖尿病方向的导师发了邮件,我就发了两封就不想发了,那天是4.27号,我觉得我大概率二战了,没心情继续发了。没想到在那天下午,突然接到了一位导师的电话,他觉得我和他有缘,因为我跟他一样,做出了从外科转到内科的思想上的转变,那天在我最绝望的时候这个男人向我伸出了援手,相处了几天,我们越发觉得性格各方面都很像,他后来对我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他,我一直觉得很稳上他的研究生了,因为还有九个缺额,说明需要十八人进复试,按照往年的分数分布,354分不至于18名也进不去吧,所以我就在家每天焦虑的盼望着调剂系统开放。大概是24号那天,没能进复试,很心碎的感觉,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个老师。最后我和他成了另一种师生关系,他是我的人生导师,这个结局不圆满,但我依然感激。
中国医科大学经历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经历
天医的经历先放一放,再说说我和最终录取我的中国医科大学的缘分。调剂系统大概的流程是这样,开放之后可以同时填三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每个学校开放调剂系统的时间不一样,一般就是一天之内,所以一定一定提前搜集好调剂信息,持续关注你想去的学校的一轮复试后的缺额名单,和官网的调剂通知安排。说说我了解的几个,先说天医,今年它几乎是全国最早开了调剂,全国的高分都在憋着,调剂一开几乎所有高分都会填一个天医学硕保个底,最后就造成了我那个专业最低366才行,我跟天医缘分就到这了,最郁闷的是,他们复试很晚,中间这么多天高分都跑了,都被别的学校录取了,最后天医还有好多缺额。往年天医复试就很晚,所以调剂时也不会有很多高分,,这也是我忽略的一点。再说说我填的第二个学校中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今年一院专硕收8人,统考过线只有一人,还是我哥们的女票,哈哈,也是缘分,我就是跟她了解了很多,比如毕业证是内科学,那我未来的操作性就会很大,可能性也很多,我的很多想法都可以有机会实现,规培方式前两年在老年医学轮转,第三年在大内科,再加上我很早就对老年医学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就对老年人有很深得情感,两个多月之前还跟我朋友说,我突然感觉老年医学不错,挺轻松,还能天天蹭老头老太太水果吃,哈哈哈,没想到最后的最后我还真成了老年医学研究生,所以我就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还是像之前一样发邮件给导师取得联系,最后报了专硕,中国医科大学的调剂规则是这样,专硕按照总分排,跟天医一样,一切都公开透明,一分是一分,学硕是按照英语排名,一般学校进入复试都是按照一比二,也有个别专业是一比三甚至一比四,因为有调剂群,每个人的备注都会写上自己的调剂意向,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些提示,赶紧加入各个你想调剂的群,通过各个渠道认识研友,几个人共通信息,那种战友情是很美好的,然后群里的高分也未必全信,他们很多就是进来观摩观摩,最后大多数不会填,或者进复试以后就跑了很多,因为复试时间都差不多,很容易就撞车,所以你填了三个以后如果同时收到三家复试通知,你一定要提前想好如何取舍,做选择很难,但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其实我本想去大城市闯荡几年再回沈阳,但是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就准备试试,我排14名就能进复试,我对我面试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从初试结束之后就一直在准备网络面试,我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好了答案,我建了一个模拟面试群,里边有几十人,隔一两天我就组织来一场,所以什么问题有坑,什么问题高情商的回答,我都准备的很充分,再加上我本来嘴就能说,性格很开朗,我觉得我这个嘴也是我能录取的很大因素。其实有趣的是我填了医大之后出名单那天我没进复试,最低分358,那天下午我又一次哭的不行,我连续三次充满希望又连续三次被击碎,在家待了半年连面试也没参加过,那天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复试通知,天医没戏之后我还改了湘雅,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开始还填了首都儿科研究所,所以那天我决定二战,当天晚上叫了两个兄弟出去喝酒,十一点多时突然收到了儿研所的复试通知,十二点半收到了郑州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复试通知,好运在持续,第二天下午收到了中国医科大学的电话,老师跟我说我前面那个同学不去了,问我愿不愿意顶上去,我当然愿意啦!于是就开始积极备考,时间很紧迫,隔一天就要面试了,跟儿研所差点撞上,儿研所是26号笔试,28号面试。医大是27号面试,对我来说时间刚刚好,多参加几家上岸机会能更大一些。说下过程,接到复试通知后会有老师让你加群,在群里公布具体事项。26号儿研所的笔试内容,说实话,很水,不会因为笔试不好刷掉你,主要还是面试的表现。儿研所的招生分三组,基础组,公卫组,临床组,笔试题也不一样,基础组的考试题是说说你了解的妨碍人类生命到达一百岁的疾病,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就这一个开放题,把你知道的都写上,学了一年西综不至于没话说吧。笔试结束会让选导师,选三个心仪导师,有顺序的。面试时候要做一个5分钟的自我介绍ppt,导师主要问的就是导师们自己的研究方向你是否了解,所以在面试前一定要把你选的导师最近几年研究的方向想好一些说辞,也不一定把导师的论文读明白,可以去搜她们研究的那个病的情况,你就说说治疗,诊断,流行病学内容等等,让老师知道你是真心了解了,下功夫了,真心想来儿研所做科研就好,展现真实的自己。我虽然没去儿研所,但是一直以来了解了很多,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就不过多介绍了。
(5)中国医科大学面试
说说医大的面试吧。面了我大概34分钟,是最长的,说说流程,最开始是一个三分钟的英语自我介绍,我这个自我介绍是之前新东方老师一字一句帮我打磨的,所以我一直对这个很有信心,虽然我发音不标准,但是我觉得展现出自信,声音洪亮,语速控制好就没问题。接下来是技能操作考核,因为网络面试,所以背诵就好,我是按照临床技能大赛的标准背的还向参加国赛的同学请教了一番,还手舞足蹈的,虽然背的时候也会忘点啥,毕竟看不见实物时候还是有影响,总的来说细节还ok,内科考试基本就是四大穿,测血压,心电图,cpr就足够了。然后是问几个老年医学相关的问题,说说老年医学的定义,说说对老年痴呆的看法,最新的治疗手段,时间匆忙,我根本没时间准备到这么多我就用自己的理解去回答的这些问题。然后视频对面大概六七个老师,一个科室一个差不多,谁对你感兴趣谁就会把摄像头拿过去。最开始问了我对哪个亚专业感兴趣,问了我去哪个科室实习过,因为我之前就有和一位肾内科老师取得一定联系,所以回答的时候说的是在座的老师都很优秀,我对各个导师都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最后我能跟随哪个导师学习我都很感激,其中肾内科可能更感兴趣一些。然后老师问了我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分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问了我所有病统称为什么,具体的分期是什么,总之就是考研范围足够应付,毕竟是调剂面试不会太难为你。我说我去了呼吸,消化,肾内实习过,这时候心内老师突然问我,去过没,我说去过老师,我还做了很多心电图来着,老师又问印象最深刻的病是什么,问了心梗的治疗,并发症等,我觉得心内老师对我感兴趣可能因为我是男生可以做介入吧,面试13个人就两个男生,这个应该也是我录取的很大原因。后来一个老师问的是我从外科转到老年医学的理由,问了我的特长,打篮球的位置,还有除了篮球还有什么特长,我说其他顶多算爱好,比如做菜。问我最会啥,我说各种炒鸡蛋,哈哈哈哈。老师们都一顿笑,又问还会啥,我就把我会的都说了,可乐鸡翅,牛肉炖萝卜,炒方便面,蘑菇炒肉,拔丝地瓜等等。总之每个老师和我聊天的过程都是满脸笑容,直到那天晚上,导师告诉我录取了,我很开心,很荣幸,终于收到一份录取通知,意味着这一年半即将画上句号。但是吧,因为天津那个男人对我影响实在太深刻,让我一度想为他放弃去二战,那天晚上我去了奶奶家报喜,奶奶紧紧的抱着我,那一刻我其实有了答案,如果我真的二战了,不是我一个人在二战,家里人还要继续陪我提心吊胆一年,我觉得医大离家也近,导师也都对我很好很好,以后发展在沈阳也容易,种种原因我甚至放弃了第二天儿研所的面试,我怕我如果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会又一次陷入挣扎,索性狠心等晚上直接把录取点了。在之后华工的郑大的复试通知我也都拒绝了,忐忑的点了确认录取,意味着之后如果天医,首医等我本特想去的学校有了名额我也没有机会再去尝试了,意味着我的考研结束了,即将开始人生的下一阶段,在那一刻我只有相信顺水推舟,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对我来说最宝贵的是经历,是这个过程,我觉得我真的有在成长。
作个总结
在报考时要考虑自己未来想发展的城市,要么报名校,要么报地头蛇。如果说是我大医本校的学弟学妹,想求稳,想在大连发展,那就报本校,相信我,只要努力一年结果一定会符合你的预期。如果说真的走到调剂那一天,打好信息战,提前做好超出别人一步的准备,做好选择,选择真的很重要,在这里写上一位导师送我的一段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地动山移,浑然不觉,当时是道是寻常。走到今天我依然有些忐忑,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是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事在人为,选择的对错交给未来,顺水推舟,不放弃每一次机会,珍惜每个人对你的帮助,怀着感激的心去前行,希望每一个追梦人都能不忘初心,坚定的走下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别去给自己定太多压力,上了考场不要想着我英语政治一定要打70+,放轻松,相信你自己这一年的努力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卷,加油追梦人!
最后编辑于 2020-09-14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