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是一种肌肉骨骼强烈疼痛综合征,特征是与病史和查体结果不相称的肢体剧烈疼痛,且伴有≥1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征象。近年来,在儿科风湿和神经科诊疗中,儿童病例报道日渐报道。
病例介绍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16
简要病史:
因右股耻骨区剧烈而突发性疼痛急诊。疼痛开始于来诊前3天,并随着运动或轻触而加重。来诊前十天有右下肢软组织损伤。
体格检查:
受累部位寒冷发绀。整个右下肢水肿。无热,左下肢无异常。
辅助检查:
在风湿科会诊之前,由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进行评估。完善一系列检查,包括脑CT,脑、腰椎、腿和骨盆的核磁共振成像,受累关节的X线片,下肢的超声多普勒,肌电图和脑电图。上述均未显示任何异常。
风湿科会诊显示右下肢严重痛觉过敏,伴有发绀和体温降低。左下肢灌注良好,温暖。没有发现提示关节炎。经进一步询问,患者报告在本次急诊前两年曾发生过类似症状。所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仅用物理疗法治疗。
风湿科医生要求进行Tc-99m-MDP骨显像扫描。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扫描显示,与左侧相比,右下肢的摄取量略有减少。第三阶段扫描显示右脚踝区吸收增加,表明骨代谢增加。
临床诊断:
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治疗建议
建议初始治疗采用理疗和技能训练
心理和行为治疗
每半年复查一次。
=============
病例述评
总体发病风险为5.46例/100,000人年。更常见于女孩(70%),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13岁(范围:5-17岁)。
分为2类:
●Ⅰ型是指患者没有明确的神经损伤。
●Ⅱ型又称灼性神经痛,患者有明确的神经损伤。
儿童患者绝大部分为Ⅰ型。
表现及其发生率如下:
●疼痛–100%
●触诱发痛(由正常情况下无伤害性的刺激引起的疼痛)–86%
●水肿–77%
●发绀–73%
●多汗症(过度发汗)–31%
睡眠障碍 —患儿常出现睡眠障碍或睡眠中断。绝大多患儿诉有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但一般在白天不会入睡。
心理表现 — 心理应激和心理功能障碍在患儿及其家人中很常见。CRPS患儿的家长往往称其孩子聪明、成绩好、多才多艺,当患儿疼痛成为家庭关注的重点时,会引起明显的家庭内应激。其他心理问题包括转换性症状[例如转换步态、僵硬(或肌张力障碍)或躯体化]、进食障碍和自伤行为。
其他表现 — 患儿中较少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营养不良性皮肤改变、骨水肿、骨质疏松,以及受累区域的毛发生长增加。
诊断
临床诊断,需要符合以下定义该病的标准:
●疼痛程度与病史和查体结果不相称
●伴有至少1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即皮温低、发绀、水肿或发汗增加)
实验室检查 — 没有实验室检查可确诊或排除诊断。实验室评估包括查血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在病程早期、还没有特征性表现且不确定诊断时,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另一种病理过程。
锝-骨闪烁成像通常显示摄取减少,但可能显示斑点增加(成人中更常见)或者检查结果正常。骨扫描结果正常可排除骨髓炎、骨样骨瘤或应力性骨折,但不能排除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鉴别诊断包括:
●创伤,通过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区分。
●炎症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或骨髓炎,鉴别点是有肿胀、附着点炎、红斑等局部表现,以及发热等全身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包括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例如白细胞计数、ESR和C-反应蛋白升高。
●肿瘤;查体发现软组织肿块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
治疗
理疗、技能训练和心理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