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讲座】介绍一种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的手术方法

发布于 2020-08-14 · 浏览 2146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6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肿瘤、发育不良、唇裂术后等均可造成红唇缺损畸形,牙齿外露,影响外观,常给患者带来自卑,影响工作与生活。目前口轮匝肌粘膜推进、交叉唇瓣法、舌粘膜瓣、红唇轴型复合组织瓣均可修复红唇缺损,具体哪种方法更安全、效果确切、创伤小仍存在争议。

我院2016年5月~2018年7月采用下唇双蒂口轮匝肌粘膜瓣转移修复上唇红唇缺损畸形8 例,经过6个月至1年随访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 例。男性3 例,女性5 例;年龄13~35 岁。缺损范围均超过唇长1/3,红唇缺损原因均为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畸形。

2手术方法

2.1 切口设计 术前测量上唇缺损区域长度及纵向宽度,以此设计下唇口轮匝肌粘膜瓣的长宽。嘱患者坐位,根据红唇缺损量和对位红唇自身厚度,结合患者对唇形要求,设计手术切口,于下唇干湿交界处为皮瓣上缘,并以亚甲蓝标记。配制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10ml,其中含1:10万肾上腺素液。采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2.2 操作方法 术区碘伏消毒,麻醉成功后,沿上唇干湿交界处切开粘膜至粘膜下层,长度相当于缺损区域长度,于口轮匝肌表面充分剥离,松解瘢痕粘连,双极电凝止血。沿下唇设计线切开粘膜至粘膜下层,于口轮匝肌表面掀起粘膜瓣,根据上唇缺损程度酌情携带少量口轮匝肌,双侧蒂部切口适当向口角内延伸,蒂部宽约0.5cm,充分松解周围组织,避免对皮瓣蒂部的牵拉限制,双极电凝止血,将下唇口轮匝肌粘膜瓣转移上唇缺损处,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下唇供瓣区切口、以及上唇与口轮匝肌粘膜瓣创缘。 蒂部在无张力状态下平铺于口角内侧。

2.3术后处理 术后于红唇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给与预防感染、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吸氧,限制口腔活动,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观察口轮匝肌粘膜瓣血运。术后第7~10天切口拆线,2~3周局麻下行II期断蒂术。

结果

本组8 例患者,术后口轮匝肌粘膜瓣血运良好,II期修复后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再造红唇饱满对称,口角形态自然,开口不受限,术区瘢痕不明显,上唇外观改善良好,下唇形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最后编辑于 2020-08-15 · 浏览 2146

4 12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