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6.从侧开胸到达芬奇,手术切口视角下的胸外科发展#丁香打卡#
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上,科主任都会带领大家巡视病房所有病人。查房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管医生对病情做简要介绍。
手术前的这么介绍─“61岁男性,查体发现右上肺S1段磨玻璃结节,术前检查已完善,心肺功能良好,拟xx日行胸腔镜右上肺S1段切除”。手术后的则这么介绍─“29岁女性,前纵隔巨大肿物切除术后第二天,生命体征平稳,引流不多,胸片见双侧膈肌无明显上抬,血常规提示xxx…”
②科主任针对特殊病人做出询问。
xx床因为肺叶切除术后气胸、持续漏气而住院,科主任询问近期恢复情况和有无特殊治疗。
xx床是左全肺切除术后气管胸膜瘘,已经住院一个月。询问症状有无好转,观察引流瓶状况,下一步应对策略。
③科主任针对某个专题方向进行点评。
比如肺癌综合治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肺段切除术的技巧、注意事项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应对…
这次查房,印象深刻的是主任提到了这么一个细节:二十年前,科室胸外科手术还是以传统开胸手术居多(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那时候肺癌仍旧以中心型大鳞癌居多),手术切口都是传统的侧开胸─断肋骨、切口大、疼痛重,并且术后并发症也很多。那时候早晨查房后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像现在这样查完房很快就可以进手术室开展当天手术。查房后,第一件事是给病人伤口换药,开胸病人的伤口、引流管口经常出现渗液。第二件事是给术后病人进行支气管镜吸痰。基本上多数都是老烟民,得中心型鳞癌的病人肺质量很差,加之疼痛导致的术后咳嗽不好很容易出现痰液蓄积,增加感染风险,所以术后气管镜辅助吸痰很常见。
作为年轻医生,我们没有像科主任那样的经验积淀,但是医路走来,自己亲身经历的以及听老大夫们谈到的既往胸外科手术的情况,还是能体会到胸外科近十年来的巨大进步。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科里胸外科微创手术(VATS、达芬奇机器人)占据了所有手术的80%以上,偶尔有需要传统大开胸的一般也是IIIA N2期或者新辅助治疗后IIIB期的中心型肺癌。但有了达芬奇机器人,对于局部晚期的中心型肺癌来说,微创手术有时候也不在话下。
由此带来的改变就是,现在的胸外科医生真的比以前要轻松许多,压力小了许多。现在的胸外科微创手术,伤口越来越小,小到拆线后不仔细看还以为伤口是身上的划痕。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病人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很快,加上术后管理理念的进步,现在肺部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已经很少,术后换药、气管镜吸痰这些以前的常规操作目前也几乎很少用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大的机遇。希望胸外科同道们一起努力进步、钻研技术、造福病患,未来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最后编辑于 2022-03-01 · 浏览 2224